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禁锢

禁锢

亦作禁固,禁止担任官职。被禁锢者或因犯罪,或因社会地位低贱,以及其它政治原因,终身禁止担任官职,非有诏令特许不得解除。西汉文帝时,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东汉安帝为严惩赃吏,遂增锢二世。永初中因陈忠奏言,乃解赃吏三世禁锢。及至东汉末年党锢事起,党人禁锢终身,其五族、门生、故吏也受牵连,黄巾起义后以大赦解除。魏晋南北朝士族违犯礼教者也予禁锢。南朝梁士人有禁锢之科,南朝陈法制唯重清议禁锢之科,若缙绅之族,犯亏名教,不孝及内乱者,即发诏弃之。


官制用语。禁锢,也写作“禁固”,又称“废锢”,即禁止做官。被禁锢的人,有的因为犯罪,有的因为其他原因。有的只禁锢本人,有的连及子孙和亲友。西汉文帝时对商人赘婿及受贿官吏禁锢不得为官。东汉安帝为严惩贪官,则禁锢二世,后又增为禁锢三世。东汉末年,党人被禁锢终身,且连及五族、门生、故吏。魏晋南北朝士族违犯礼教则禁锢。《后汉书·党锢列传》:“天子震怒,班下郡国,逮捕党人……禁锢终身。”、“又诏州郡更考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其在位者,免官禁锢,爰及五属。”《汉书·息夫躬传》:“躬同族亲属素所厚者皆免,废锢。”注:“师古曰:终身不得仕。”

猜你喜欢

  • 同知北院宣徽事

    官名。辽朝北面官,宣徽北院官员,在北院宣徽副使下。官名。辽代宣徽北院设此官,为该院副贰长官。辽代宣徽院相当汉族官制中的工部,但也不完全相等。辽代宣徽北院,掌北院御前祗应之事。见《辽史·百官志一·宣徽北

  • 太后两宫左右典禁

    官名。金正大元年(公元1224年)置,左典禁、右典禁秩均从五品。

  • 兴业都尉

    官名。三国吴置,领兵。《三国志·周瑜传》:“(周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官名,三国吴置,掌征伐或驻守。《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子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

  • 雄略军指挥使

    军官名。宋代雄略军有马军、步军,马军属侍卫马军司,步军属侍卫步军司。军署都指挥使;军下分若干指挥,每指挥置指挥使。见《宋史·兵志一》。

  • 陆军部参议厅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设。掌规划军事、考订本部及军队学堂、局、厂章制,研究访查、详议决议等事宜。设左、右参议各一人,咨议官、检查官无定员,录事十二人,承发官一人。宣统

  • 甘泉仓长

    官名,汉置,为甘泉仓长官,掌管甘泉仓。《汉书·张敞传》:“敞本以乡有秩补大守卒史,察廉为甘泉仓长,稍迁太仆丞。”

  • 指挥使

    官名。唐始置。僖宗时,宦官田令改编左右神策军为五十四都,以神策大将军为诸都指挥使。唐朝、五代,藩镇皆置,为领兵将领。宋朝军下各指挥皆置。西夏元昊建国初于十二监军司内设置,为军职,党项与汉人均可出任。明

  • 司勋郎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司勋侍郎置,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名司勋郎中,为吏部司勋司长官。官名。隋文帝置司勋侍郎,隋炀帝改为司勋郎;掌官吏勋级。见《通典·职官五·吏部尚书》。

  • 同佥大睦亲事

    官名。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由同佥大宗正事改名,正三品,置一员。

  • 右谷蠡王

    匈奴王号,位次左右贤王和左谷蠡王,而高于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鞮王,左右渐将王等,有自己的部土,掌本部兵马人民等事,属官有骨都侯、尸逐骨都侯、日逐、且渠、当户等。见《后汉书·南匈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