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詹事

詹事

官名。战国秦为管理太后、王后、太子诸宫庶务的官员。秦、西汉皇太后、皇后、太子宫皆置,秩二千石(一说真二千石),亦有秩中二千石者。皇太后宫所置冠以宫名,称长信詹事,地位在九卿之上,掌宫内大小庶务,景帝时改名少府,有长信少府、长乐少府等名目,哀帝时曾置左、右詹事,不久罢。皇后宫所置亦称中少府,掌宫内供御侍奉事务,与大长秋(将行)分领后宫官属,辖中长秋,私府、永巷、仓、厩、祠祀、食官令丞,诸中宫宦者皆属之。成帝鸿嘉三年(前18)省并大长秋,哀帝时复置左、右詹事,不久罢。太子宫所置职掌略同,兼掌警卫、刑狱、食邑车马等事,东宫诸辅导侍从顾问宿卫之官隶太子太傅少傅,诸供奉之官如太子率更令、家令、仆、中盾、卫率长、厨长、厩长等则悉隶詹事。东汉省,其属官改隶太子少傅。魏、晋以来唯置于太子宫,故亦称太子詹事。位三品,掌东宫内外庶务,明帝以后久不立太子,遂省,其职由太子太傅、少傅兼摄。西晋武帝咸宁二年(275)因太子二傅皆由诸公兼领,位望崇高,复置詹事,领东宫庶务,后或省或置,惠帝太安(302—303)以后常置。自后太子诸师傅虽以辅导为名,詹事实负辅翊教导太子之责,兼掌东宫一切事务、官属。两晋南北朝东宫地位极重,官属齐备,拟于朝廷,时号宫朝,诸卫率各领其兵,常任征伐,詹事任总宫朝,当时称其职比朝廷之尚书令,领军将军、位权甚重,有时亦参预朝政。其官署称府,属官有太子家令、率更令、仆、门大夫、左右卫率(或增置前、后卫率)、中庶子、中舍人、食官令、庶子、舍人、洗马、屯骑步兵、翊军校尉,冗从仆射、旅贲中郎将、左右积弩将军、殿中将军等。晋、宋三品,梁十四班,陈三品、中二千石。北魏初分置左、右,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二品下,后并为一员,二十三年改三品。北齐三品,领东宫三寺及左右卫坊、门下坊、典书坊。北周改置太子宫正宫尹。隋初复置,旋省。唐朝复置为詹事府长官,正三品,掌东宫三寺十率府之政。位高职闲,多用以安置退罢大臣。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端尹,咸亨元年(670)复旧,武则天天授(690—692)中改名宫尹,中宗神龙元年(705)再复。宋朝初年为闲散之职,止食其俸禄,真宗天禧四年(1020)以后,建储辄置,领本职,多以他官兼任,从三品。时东宫官多阙,或虽设而无职司,詹事职事闲简。辽、金、元为詹事院长官。辽制不详。金从三品,掌东宫内外庶务,隶宫师府,三寺、诸率府亦直属官师府;元置省无常,或置左右詹事、副詹事,或单置詹事,或改名储庆使、储政院使,秩正二品至从一品,掌辅翼皇太子,管理东宫官属,职任较重。明初置左、右副詹事等为东宫官,皆以勋旧大臣兼领,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詹事院,二十五年改院为府,置詹事一员为长官,正三品,掌辅导太子,统詹事府、左右春坊、司经局之政,多由尚书、侍郎等官兼任,并带翰林院学士衔。清朝亦为詹事府长官,顺治九年(1652)置,十五年裁,康熙十四年(1675)复置,满、汉各一员,正三品,汉员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衔。初犹有辅导太子之职,康熙(1662—1722)以后不立太子,逐定其职掌为文学侍从,经筵充日讲官,典试提学,编纂图书,与翰林官略同。凡秋审朝审及下十卿翰詹科道合议之事,皆入班参与集议。嘉庆二年(1797)裁,五年复置光绪二十四年(1898)裁,旋复,二十八年废。参见“詹事府”、“詹事院”。


官名。秦汉皆置,宦者,掌皇后、太子家及宫中诸宦者;皇后法驾出,则奉引。有丞。属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厩长丞,中长秋、私府、永巷、祠祀、食官令长丞。成帝鸿嘉三年省并大长秋。长信詹事掌皇太后宫,景帝中六年更名长信少府,平帝元始四年又改称长乐少府。东汉无詹事,皇后法驾出,则中谒、中宦者职吏权兼詹事奉引,事讫即罢。宦者诛后,尚书选兼职吏一人奉引。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四·大长秋》。魏复置,领东宫众务。晋置废不定。南朝宋与晋同,齐置詹事府,领官属,梁陈也置。后魏有太子左右詹事;北齐詹事领东宫诸事,统三寺二坊及左右卫;隋初置詹事;唐置詹事府詹事一人,掌内外众务,纠弹非违,总判府事;少詹事一人,为詹事之副。其后历代多沿置。见《通典·职官十二·太子詹事》。

猜你喜欢

  • 赐爵

    国君或皇帝赐吏民爵位。战国时秦国制定二十等爵,以奖励军功、事功。秦及西汉沿之,依爵级赐与田宅,享受减刑、免役待遇,或有权役使无爵平民,及以爵位赎罪、赎免奴隶等。公大夫(七级)或公乘(八级)以上为高爵,

  • 提督学政

    见“提督学道”。官名。清置,每省一人,掌本省学校政令,考查师生勤惰及升降等。见《清史稿·职官三·提督学政》。

  • 常侍骑

    官名。西汉置。以骑郎持节骑从乘舆左右,故名。《汉书·杨恽传》颜师古注: “为骑郎而常侍,故谓之常侍骑也。”官名,汉置,属郎中令,因其为骑郎而常侍,故称常侍骑。掌侍从皇帝。《汉书·杨恽传》:“忠弟恽,字

  • 太医令

    官名。战国秦置,侍医之长。《史记·扁鹊列传》:“扁鹊名闻天下”,“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秦、汉置为少府属官,掌宫廷医药。领诸员医,如太医监、侍医、医工长、医待诏、乳医、本草待诏等

  • 度支使

    官名。① 初为临时设置的使职。唐肃宗以战事费多,乾元二年(759) 以吕諲为兵部侍郎、平章事充勾当度支使,德宗贞元五年(789) 窦参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度支使,掌计度天下军资粮仗之用。顺宗永贞元年(

  • 司津监

    ① 官署名。即都水监,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都水监。② 官名。即都水使者,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都水使者。官署名,亦为官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

  • 疏浚黄河司

    官署名。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置,掌疏黄河自卫州(治今河南汲县)至海口一段。设都大提举及勾当公事官。

  • 鱼蟹市大使

    官名,元武宗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始置,属宣课司,从八品,掌鱼蟹市税收。其佐官有副使二人,从九品。见《元史·百官志一》。

  • 主管经略安抚使公事

    见“经略安抚使”。

  • 天姬

    汉朝天子之女称天姬,即公主。见明朝彭大翼《山堂肆考·公主》。后世亦沿称,《新唐书·诸帝公主传赞》:“妇人内夫家,虽天姬之贵,史官犹外而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