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记室

记室

①官名。汉朝自三公府至郡县皆置为佐吏,具体名称不一,太尉属吏有记室令史,郡府有主记室史,县府有记室史,皆主文书表报。三国魏定诸府记室官七品。两晋南北朝以来有记室令史、记室督、记室参军、中记室参军等名目,省称记室。宋朝太宗雍熙二年(985)诸王府置记室参军,以常参官兼任,掌以忠孝之道赞导诸王。明朝洪武二十八年(1395)靖江王府所属谘议所置,员一人。建文(1399—1402)中各王府皆置二人,掌文书。成祖即位,皆罢。② 官署名。西晋于丞相府置,为诸曹之一,设参军为长官,专掌文疏表章。南北朝、隋唐,诸王府、公府、将军府皆置,以参军主其事。


1、官名。汉朝公府置“记室令史,主上章表报书记”;郡府置“主记室史,主录记书,催期会”;县府置记室史,掌文书表报。其后魏晋南北朝皆沿置。两晋南北朝除记室史外,还有记室督、记室参军、中记室参军等。宋太宗雍熙年间诸王府置记室参军,以忠孝之道赞导诸王。明初诸王府置,掌文书,成祖即位后皆罢。

2、官署名。西晋丞相府置,为诸曹之一,以参军为长官,掌文书表章。其后,南北朝,隋、唐各王府、公府、将军府皆置,仍以参军为其长官。见《后汉书·百官志一·五》、《三国志·魏书·陈琳传》、《晋书·职官志》、《隋书·百官志上、中、下》、《新唐书·百官四下·王府官》、《宋史·职官二·亲王府》、《明史·职官四》。

猜你喜欢

  • 墓大夫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理国家公墓的地域版图,安排民众聚族而葬。《周礼·春官》: “墓大夫,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掌凡邦墓之地域,为之图。

  • 参军督护

    官名。东晋置,领营兵,有部曲。南北朝沿置,不领营兵。三公府、诸王府、持节都督府及将军开府皆置,地位较低,在长兼行参军之下。南朝梁列为流外官。官名。东晋始置,为领兵诸公的属官,本皆领营兵,有部曲,南朝宋

  • 三司受事司

    官署名。北宋前期置,掌接收各处解送三司供役的罪人,登录名籍,然后发付三部。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废。官署名。宋置,属三司。掌各地解送来的诸色名籍,以发付三部。判司官由判开拆司官兼任。

  • 总督仓场侍郎

    官名。清朝户部仓场衙门之主官。又称仓场总督、仓场侍郎。顺治元年(1644)仿明制置,设汉总督仓场侍郎一人。康熙十八年(1679)定满、汉侍郎各一人。掌理漕粮之积储及北运河运粮事务。下设笔帖式、经承、门

  • 王大夫

    王国大夫,俸比六百石,没固定人数,掌奉王使至京都,奉璧贺正月,及使诸国。本皆持节,后去节。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

  • 良酝署酒局经承

    吏员名。清置,见“良酝署正、署丞”。

  • 守刺

    太守和刺史。《宋史·胡寅传》:“遴选守刺,久于其官。”

  • 学制调查局

    官署名。清末学部所属之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负责研究各国学制以资考镜,预备随时改良章程。其局长由学部奏派,局员由视学官内派充,别设译官数人,以任翻译。清末学部所属机构。专事研究各国学制,以

  • 咨议官

    官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于各王府置。九年罢。二十八年,于靖江府置咨议所,再置咨议一人。成祖即位,改咨议所为长史司,遂罢。清末陆军部亦置。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兵部为陆军部,分属承政、参议两

  • 符节

    ①古代门关出入所持凭信,为节的一种,用竹木制成。②符与节的合称。分别参见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