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试衔

试衔

官制用语。又称试秩。即试某阶官。宋朝初年,初授幕职官则试秘书省校书郎; 再任至两使推官,则试大理评事; 掌书记、支使、防御、团练判官则试大理司直、评事。亦有解褐即授试大理评事、校书郎、正字、寺监主簿、助教者。神宗元丰 (1078—1085)改制,大理司直、评事,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寺监主簿改为职事官,遂罢其试秩。


又称试秩,为宋初幕职州县官的加官。分为试大理司直、试大理评事,试秘书省校书郎,试秘书省正字,试寺监主簿,试助教六等。试衔又是一种出身,可以候选入官。惟以恩泽授试衔者,不得赴选。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诏试衔与斋郎均衣白衣,故又称白衣选人。元丰改制,以试大理评事为假承事郎,试秘书省正字为假承奉郎,后又改太庙斋郎为假将仕郎,均非正官。号称假版官。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去“”字,改假将士郎为将仕郎(原将仕郎改称迪功郎),假承务郎改为登仕郎(原登仕郎改为修职郎),假承仕郎与假承奉郎改为通仕郎(原通仕郎改为从政郎),秩均为未入流。

猜你喜欢

  • 望候郎

    官名。魏、晋皆置,属太史令,掌候天文。后世称灵台郎。见《历代职官简释·望候郎》。官名。魏晋时置,属太史令,掌候天文,后世的灵台郎即为望候郎的改称。

  • 相公

    宰相尊称。因拜相者多封公,故名。或以为曹操以丞相封魏公,故相公之称自曹操始。丞相、宰相的俗称。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丞相称相公,自魏已然矣。王仲宣《从军诗》: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注:“曹操为丞

  • 牺牲所

    官署名。明朝太常寺所属机构。洪熙元年(1425) 置掌祭祀时所用牲品,有犊、牛、太牢、少牢之分。设吏目一人,从九品,掌文书出入之事。官署名。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置神牲所,设廪牲令、大使、副使等

  • 冢司马

    官名。西周置。西周师旅中有司马、掌马政,冢司马即其长。见《��鼎铭》。见于省吾《略论西周金文中的‘六��’和‘八自’及其屯田制》(《考古》一九六

  • 史

    官名。 西周中期置。 掌文书簿籍。见《散盘铭》。

  • 簿记长

    海军同等官。北洋政府设置,其军阶为少尉。副职称副簿记长,军衔为准尉。

  • 常平署

    官署名。唐高宗显庆三年(658)置,隶太府寺,令一员、丞二员、监事五员,掌平籴、仓储、出纳; 武则天垂拱(685—688)初东都(洛阳)亦置,北宋初存其官名而无职司。

  • 内书舍人

    参见“内史舍人”。

  • 万骑大将军

    官名。北魏前期置,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前废,品位较高。《魏书·奚斤传》: “太延初,为卫尉,改为弘农王,加征南大将军,后为万骑大将军。”

  • 殿中太医

    医官名。亦称“殿中医”。晋朝置。掌内宫医药,与太医有别。《晋书· 贾充传》: “帝遣侍臣谕旨问疾,殿中太医致汤药。”有校尉、都尉等职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