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诸子

诸子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负责贵族子弟的教育管理。掌其戒令。《周礼·夏官》:“诸子,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掌国子之倅,掌其戒令与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国有大事,则帅国子而致于太子、唯所用之。若有兵甲之事,则授之车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法治之。司马弗正,凡国正弗及。大祭祀、正六牲之体。凡乐事,正舞位,授舞器。大丧,正群子之服位。会同、宾客、作群子从。凡国之政事,国子存游倅,使之修德学道。春合诸学,秋合诸射,以考其艺而进退之”。


官名。周设此官,掌管诸侯卿大夫士之子的戒令、教治、等级、朝位等。《周礼·夏官·诸子》:“诸子掌国子之倅,掌其戒令,与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国有大事,则帅国子而致于大子,惟所用之。若有甲兵之事,则授之车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法治之,司马弗正,凡国正弗及。大祭祀,正六牲之体;凡乐事,正舞位,授舞器。大丧,正群子之服位;会同宾客,作群子从。凡国之政事,国子存游倅,使之修德学道,春合诸学,秋合诸射,以考其艺而进退之。”注:“国子,谓诸侯卿大夫士之子也。”

猜你喜欢

  • 中藏府承禄署

    官署名,为中藏府的下属机构,其职不详,似乎是掌中宫官吏之俸的官署。《后汉书·孝桓帝纪》:“甲申,中藏府承禄署火。”

  • 鼓吏

    官名。掌鼓。《世说新语·言语》:“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

  • 纛额真

    满语官名。武职。清入关前设巴牙喇营,以巴牙喇纛额真统领营务。天聪八年(1634)改纛额真为纛章京。顺治十七年(1660)定纛章京汉译名为“护军统领”。

  • 总宪

    明朝对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官名。明清都察院都御史的别称。掌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予参朝廷大议等事。见《明史·职官二·都察院》、《清史稿·职官二·都察院》。

  • 期奔巴

    唐古特官。清设于后藏,属唐古特文官。员额不定,其职掌为佐大期奔管理马厂。民国时期沿置。

  • 千牛仗

    军府名。左、右千牛卫省称,因掌宫殿侍卫及供御之仪仗,遂名。分见“右千牛卫”、“左千牛卫”。即千牛卫。《新唐书·仪卫志上》:“又有千牛仗,以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为之……皆执御刀弓箭,升殿列御座左右。”

  • 户籍科

    官署名。清末民政部民治司所属四科之一。光绪三十一年 (1905) 设于巡警部警政司。三十二年,改隶民政部民治司。掌编审户口、国籍更易,旗籍、民籍移转、改隶,学龄儿童就学,宗教信仰,征兵事。置员外郎一人

  • 伯落长

    官名,汉置,掌收捕司察奸人。《汉书·酷吏列传·王温舒》:“吏苛察淫恶少年,投缿购告言奸,置伯落长以收司奸。”注:“师古曰:伯亦长帅之称也。置伯及邑落之长,以收捕司察奸人也。”

  • 初考

    官吏考核制度。明朝定为考满之法。见“考满”。

  • 中侍中

    官名。北魏孝文帝太和 (477—449)间置,由宦官充任。初为加官,是宦官中最高官职,太和十七年定为二品上。北齐置为中侍中省长官,员二人,至末期恩幸、宦官专权,员数多达数十人。管理宫中事务,执宫门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