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贡院

贡院

科举考试场所。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考功员外郎望轻,移于礼部,以侍郎主其事。宋仁宗以前,借用太常寺、国子监或武成王庙为考场。宋徽宗崇宁 (1102—1106) 至政和 (1111—1118) 间,礼部及各州皆建。建于礼部者掌各地解送进士、诸科举人名单和家状、保状、试卷,负责核对其乡贯、举数、年龄等。平时以朝官一员主判,开科场时,则罢主判官,另委官知贡举,以防请托。试毕,以合格举人奏名朝廷,筹备殿试。明、清亦建为京师及各省乡、会试之场所。院中除考生应考号舍外,还设有公堂、监试厅、弥封所、受卷所、供给所、誊录所、对读所及供同考官居住阅卷的会经堂、东西经房等。


科举考试的机构和场所。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始置礼部贡院,为礼部主管省试的机构和场所。宋崇宁至政和年间,礼部和各州均建贡院。礼部贡院主管各路州、军所解送进士科与诸科应试者的名单和家状、保状、试卷,并掌核对乡贯、举数、年龄等。平时以朝官一员主判。遇科举考试年分,由朝廷派知举官主持礼部试, 原主判官即罢任。试毕,将礼部试合格者的名单奏报朝廷,筹备殿试。贡院内部机构有封弥院(所)、誊录院(所)、对读所、编排所、别试所、过落司等。清制,礼部与各省均有贡院,分别为会试与乡试的处所。其大堂的东西侧为外帘,供管理考场的人员居住;后为内帘,供考官居住,贡院两旁建有号舍,供应试者居住。贡院外墙铺以荆棘,故称棘院。

猜你喜欢

  • 殿中丞

    官名。殿中省佐贰官。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殿内丞置,员二人,从五品上协助殿中监、少监处理本省日常事务,兼勾检稽失,省署抄目。高宗龙朔二年(662)随本省改名中御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北宋前

  • 丹鸟氏

    官名。少皞时设此官,掌管立秋立冬。《左传·昭公十七年》:“丹鸟氏,司闭者也”。注:“丹鸟,鷩雉也,以立秋来,立冬去……历正之属官。”疏:“少皞氏以鸟名官,丹鸟氏司闭……立秋立冬谓之闭;此鸟以秋来冬去,

  • 各路织染提举司

    元代工部所属机构。设于各路,如晋宁路织染提举司,冀宁路织染提举司,南宫、中山织染提举司;有的称为“局”,如思州织染局,东圣州织染局;有的局以创始人为名,如中山刘元帅局,深州赵良局。分别掌管各地织染事务

  • 司赋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载师中大夫司赋上士佐官,正二命。

  • 中太仆

    官名。西汉置,掌皇太后舆马,不常置,或冠以长信、长乐等宫名。东汉因之,秩二千石,皇太后崩则省,不常置。官名,西汉置,为太后属官,掌太后舆马,不常置。因太后居长信宫、长乐宫等,故中太仆有长信太仆、长乐太

  • 钾仗都将

    官名。北魏置。《元融妃卢贵兰墓志》:“ (元景哲) 俄迁尚书祠部郎中,通直散骑常侍,朱衣直阁、钾仗都将。”(《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一五○)

  • 官啬夫

    官名。战国秦置。县令所属各专职啬夫的通称。《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 “官啬夫免,效其官而有不备者,令与其稗官分,如其事。”参见“啬夫”。

  • 守少府

    官名,西汉置,代理少府职事,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供天子私用,详“少府”条。《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補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望之雅意在本朝,远为郡守,内不自得,乃上疏……书闻

  • 征蛮都督

    官名。北魏置。《魏书·道武七王列传》:“(元谦)后拜前军将军,征蛮都督。”

  • 骑士曹

    官署名。三国魏末相国府僚属诸曹之一,长官为属。西晋初不置,司马睿镇东丞相府复置,长官为参军。南朝罢。官署名,三国魏置,为相国府属曹,以属主曹事,掌骑士。《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咸熙元年)相国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