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道会司

道会司

官署名。管理道教事务之机构。明洪武十五年 (1382) 始设于各县,掌钤束一县之道人,颁发度牒。长官为道会。清沿明制未改。


官署名。清朝设在县里掌管道教徒事务的官署,其官有道会一人。参看《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和“道官”条。

猜你喜欢

  • 内秘书院

    参见“内三院”① 。官署名。清入关前置,为“内三院”之一,入关后随内三院改组为内阁。参见“内三院”。

  • 官名。①传说夏朝的辅佐大臣。《尚书大传·虞夏传·皋陶谟》:“左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② 西周置,又称“辅师”。乐官。 《辅师��簋铭》:“更乃祖

  • 典石衙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制造石器。

  • 工中士、下士

    官名。《考工记》有人,孙诒让《周礼正义》说: “此工主治革以冒鼓。”北周依此职置工中士,正二命;工下士,正一命。属冬官府司皮下大夫。

  • 警长

    官名,也称巡长,为警察(巡长)之长官,掌管治安。民国时有此官。警官名。国民党政府改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的巡长为警长。警长可以充任派出所的主任或佐任,率领警士执行各种勤务。与巡官、警士合称“巡官、长、警”

  • 看守所所长

    官名。清末大理院、京师高等审判厅、京师地方审判厅所属机构看守所之长官。负责看押未决人犯,及处理所内一切事务。属大理院者从五品,奏补; 属京师两审判厅者分别为正六品、从六品,奏补。

  • 大史寮

    官署名。同“太史寮”。西周置。太史类史官处理公务的机构。详“太史寮”。

  • 吏部清档房

    清代吏部的内部机构。《光绪会典》中作档房,《清史稿·职官志》则作清档房。掌管吏部档案。设官有清字堂主事二人,另外,《光绪会典事例》卷一四七《书吏事例》中有堂书九人,应是清档房与本房所属吏员。

  • 君子营

    ①官署名。石勒为十六国汉安东大将军时置。将被其俘获的衣冠士族集在一起,号君子营。②军营名。东晋置。《晋书》卷七○《刘超传》: “(刘超)迁射声校尉,时军校无兵,义兴人多义随超,因统其众以宿卫,号为君子

  • 北京行部侍郎

    官名。明朝北京地方行政副长官。永乐元年(1403)置,四人,正三品,协尚书掌管北京行政事务。十八年定都北京,遂罢。洪熙元年(1425)复置,宣德三年(1428)再罢。参见“北京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