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驻防副都统

驻防副都统

武官名。清置,秩正二品,置于各战略要地,统辖驻防八旗兵。其驻防地区设有将军者,受将军的节制,无将军的地区,则独当一面。独当一面的副都统有四人,直隶密云副都统、山海关副都统、山东的青州副都统,甘肃的凉州副都统,其防务直接汇报于兵部,并可直接向皇帝奏事。属于将军节制的都统共二十九人,属盛京将军节制的有盛京、兴京、金州、锦州副都统,其中盛京副都统与将军同城驻防;属吉林将军节制的有吉林、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伯都纳(今吉林省扶余县)、阿拉楚喀(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三姓(今黑龙江省依兰县)、珲春六副都统,其中吉林副都统与将军同城驻防;属黑龙江将军节制的有黑龙江城(即瑷珲)、墨尔根(今黑龙江省嫩江县)、呼兰、呼伦贝尔(今属内蒙古自治区)四副都统;属江宁将军节制的有江宁、京口二副都统,其中江宁副都统与将军同城驻防;属杭州将军节制的有杭州、乍浦二副都统,其中杭州副都统与将军同城驻防。各地受将军节驻的驻防副都统除与将军同城者外,各统率一部分官兵,防守所驻之城,防务均汇总于本防区的将军。此外,福州、宁夏、成都各一副都统,荆州、西安、伊犁、广州各二副都统,分别归同城驻防将军节制,与将军共同统领所属驻军,办理本城防务。

猜你喜欢

  • 三礼馆

    清代内阁所属特开的修书馆。见“内阁修书各馆”。

  • 督修

    官名。清置,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档房”。

  • 十二卫上将军

    官名合称。唐德宗贞元二年 (786)初置,各一人,从二品,位十二卫大将军上,为每卫最高长官。宋朝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为从二品,余为从三品,无定员,以宗室或武臣为之,皆空官无职掌;南宋初多不除授,孝宗隆兴

  • 指挥

    ①军事编制,五代后唐始置。隶军下每军十指挥,置指择使为其长官。宋沿置,上隶于厢、军,下领五都。②官名。辽朝置。圣宗统和六年(988)以宋降军分置七指挥统领,各分左右厢,号称归圣军。太平天国亦置。初于*

  • 官礼

    ① 官府礼法。《管子·侈靡》: “官礼之司,昭穆之离。”② 官吏对上级长官的赠物。

  • 牧尉

    官名。隋朝陇右所统诸牧皆置,主纠察。唐朝诸牧所统马牛之群亦置。官名。唐置,掌牧群护卫之事。地位次于牧长,参见该条。

  • 总领事

    官名。清末派驻外国的官员。光绪元年(1875)始设。秩四品,奏补。掌总领事馆事务,保护华侨。辖二等、三等书记官各一人,二等通译官一人。外交官名。清置,为领事中最高级。清末外务部属官有总领事十三人,从四

  • 屯田承务郎

    官名。隋文帝置屯田员外郎,为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废员外郎,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后又减为一人,另置承务郎一人,掌同员外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改为“屯田员外郎”,见该条。

  • 至孝

    选举科目。十六国后赵石勒赵王二年(320),“令群僚及州郡岁各举秀才、至孝、廉清、贤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晋书·石勒载记下》)石勒建初二年(331)又下书公卿百僚岁荐至孝一人,答策上第者拜议

  • 土方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仿 《周礼》土方氏置,北周沿置。为夏官府职方中大夫属官,下设土方下士。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