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津县
西魏废帝三年(554)置。治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上津。属上津郡。隋属上洛郡。唐属商州,南宋改属金州,宋末废入均州。明洪武八年(1375)复置。属襄阳府。成化十二年(1476)改属郧阳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废入郧西县。
西魏废帝三年(554)置。治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上津。属上津郡。隋属上洛郡。唐属商州,南宋改属金州,宋末废入均州。明洪武八年(1375)复置。属襄阳府。成化十二年(1476)改属郧阳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废入郧西县。
十六国后赵石勒以武乡县为其故里,分上党、乐平二郡置。治武乡县(今山西榆社县西北),辖境约当今山西武乡、和顺、左权、榆社等县地。北魏延和二年(433)改为乡郡。
书名。明杨循吉撰。八卷。记女真部族兴起,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至哀宗天兴三年(1234)为元所灭。全书重视宋金关系及其交涉过程,以简明见长。所记女真贵族及其军事民主制真切而具体,于金主亮之荒淫颇多揭露。
北宋羁縻高州土家族他称。乾德四年(966,一作三年),珍州刺史田景迁内附,酉水北界入施州。开宝元年(968)连岁灾沴,改高州,又名西高州(今湖北宣恩)。其土兵精悍,号忠义胜军。高州路 元至元十七年(1
?—1133宋人,号白毡笠。尝聚兵于京东,自黥其额,故又号花面兽。建炎三年(1129)率众据海州怀仁县,屡败御营平寇前将军范琼。后窜犯蕲州,为蕲黄都巡检使韩世清所败,入舒州。四年据岳州平江县白面山,有
本大同川地,辽重熙十七年(1048)分云中县置。治今山西大同市。与云中县同为西京大同府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云中县入大同县,后为大同路治,明清皆为大同府治。1949年析城区置大同市,大同县移治
519—562南朝梁宗室。字理孙。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中大通三年(531),封岳阳王,历琅邪、彭城太守,东扬、雍等州刺史。及萧纲被立为太子,内怀不平。乘朝政多弊,自谋发展,以襄阳(今湖北襄樊)形胜,可
指对官员的称呼超过实际官衔。宋初,殿直、承旨差出者称司徒,京朝官不分品秩高下一律呼为郎中。淳化元年(990),规定台省官只许呼本官,太常博士以下并京官至大理评事不得呼郎中,诸司使、诸卫将军不带遥郡者及
①西晋元康五年(295)分敦煌、酒泉二郡置。治冥安县(今甘肃安西县东南)。属凉州。辖境相当今甘肃安西县至玉门市间疏勒河中游及踏实河一带。十六国前凉属沙州。北魏初曾废为戍,末年复置,辖境缩小。北周武帝改
唐显庆五年(660)置。治今海南琼海市东北。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移治今市南。大德六年(1302)移治今市东南乐城。历属琼州、万安军、乾宁安抚司、琼州府。1915年移治今市南中原。1959年与琼东
官名。晋、南朝宋时为大鸿胪别称。梁、陈由大鸿胪改名,有丞,掌朝会时赞导礼仪。梁九班,陈三品、中二千石。北齐置为鸿胪寺长官,三品。历代沿置,亦称鸿胪寺卿。隋初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因之。唐高宗、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