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王岗遗址
河南西南部古文化遗存。在淅川县城南下王岗村北。1971年开始试掘,文化层厚约2—4米,包含新石器时代晚期到西周的不同文化层,而以龙山文化堆积层最厚,遗迹、遗物最丰富。这里揭露出仰韶、屈家岭、龙山三种文化的叠压关系,不仅证明三者之间的时间早晚,而且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发展变化关系,对研究中国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变化,及其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西南部古文化遗存。在淅川县城南下王岗村北。1971年开始试掘,文化层厚约2—4米,包含新石器时代晚期到西周的不同文化层,而以龙山文化堆积层最厚,遗迹、遗物最丰富。这里揭露出仰韶、屈家岭、龙山三种文化的叠压关系,不仅证明三者之间的时间早晚,而且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发展变化关系,对研究中国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变化,及其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官名。明清都察院专差御史。明代设巡视仓场御史、提督京通二仓御史,不时巡查。清代沿置,初差一人,后差、停不定。雍正五年(1727)定京、通仓各差一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增内仓一人。因巡仓御史科、道
明真定元氏(今属河北)人。万历举人,受业于赵南星,授知县。天启中附魏忠贤,擢御史,疏诋赵南星,劾罢徐光启等,官至太仆少卿。思宗即位定“逆案”,判徒三年,赎为民。
晋末汝南郡民流寓夏口侨置。东晋太元三年(378)后为实土。治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属江夏郡。隋开皇九年(589),改为江夏县。《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宝二年(551),魏将杨忠攻陷汝南,杀邵陵王纶,即此。
东晋元帝侨置兰陵郡于扬州晋陵郡,治兰陵县(今江苏武进市西北)。南朝宋永初元年(420)改为南兰陵郡。属南徐州。齐高帝萧道成即本郡人。齐末并入南琅邪郡。
南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徙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字时举,号本心。宝祐进士。德祐初,官至签书枢密院事,逾月即被罢。入元,累征不仕。寓居乌程,闭门著书。通五经,尤长易数之学。诗词皆寓亡国之痛。
书名。一作《蜀书》。五代后蜀李昊撰。二十卷,一作四十卷。记述五代前蜀王建父子事。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篇名。作者姓名不详。刊《海事月刊》第五卷,海事编译局编。该篇所谈多为甲午中日海战之掌故,间涉政局。
1562—1626明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字存之,又字云从,别号景逸。东林学派著名学者。万历进士,授行人。万历二十一年(1593)因劾首辅王锡爵,谪揭阳典史。不久归里。后以亲丧,不再出仕。与顾宪成等
①古代钱币的名称之一。常冠以年号、朝代等,铸于币面。唐武德时铸开元通宝钱,俗又读作开通元宝。肃宗乾元元年(758)史思明在洛阳铸“得一元宝”钱,系正式以“元宝”名钱之始。此后,唐代宗时铸“大历元宝”,
官名。辽代置。北面官。宿卫司官员,在总宿卫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