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国名。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逸周书·作雒篇》:武王克殷,“建菅叔于东”,又“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略”。春秋战国时为濮阳。
国名。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逸周书·作雒篇》:武王克殷,“建菅叔于东”,又“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略”。春秋战国时为濮阳。
①西晋淮南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字公胄。好学,与才学见称之华谭齐名,以词辩称。尝诣中领军何勗,自言能为剧县令。勗问何不为台阁职?答以人各有能与不能,任人以职必先考虑其才能。勗善之,即任之为松滋令,转淮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并大都旧城两税务为大都税课提举司。武宗至大元年(1308),改名为宣课提举司。属户部。掌诸色课程,并领京城各市。置提举二员,从五品;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下领马市
赦令名称之一。唐宋之世,诏赦之外,别有德音一体。宋制,用于对死罪、流罪减刑,其他轻罪则予释放,有时亦释放流罪犯人。其宽恕地区和罪犯等级广狭不常,但一般比曲赦地区广,比大赦罪犯等级窄。德音文告由翰林学士
孟子仁政理想内容之一。《孟子·滕文公上》:“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要求“制民之产”,实行“井田制”:“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
清代职官之一种。清制,凡未经实授之缺,谓之署缺。分两类:一为奏署,即由各衙署长官题奏,经皇帝允准派署,称署某官。一为委署,即由各衙署长官派委署理,称委署某官,如委署主事、委署章京等。
古墓葬。在今河南安阳县清峪村西,为北齐文宣帝高洋妃颜氏墓。墓室内残存少量北齐壁画,并有陶俑、瓷器等随葬品出土。
①春秋楼烦戎地,战国赵武灵王置。治今山西宁武县境。秦、汉属雁门郡,西晋永嘉中废。《汉书·高帝纪》:七年(前200),帝破韩王信,“乘胜逐北,至楼烦”,即此。西汉有盐官。②唐龙纪元年(889)置。治今山
书名。清孙诒让撰。十二卷。孙氏在研究经史著作的过程中,感到古籍由于三代文字之通假、秦汉篆隶之变迁、魏晋正草之混淆、六朝唐人俗书之流失、宋元明校刊之羼改,以及多次传抄与刊刻,而错误百出。遂以三十余年精力
1837—1873清浙江德清人,字子高。诸生。曾充江宁书局分校。少孤贫嗜学。生平学风三变。初好为辞章。继读颜元之书,则探求并表章颜李之学,辑有《颜李学记》。后谒陈奂于长洲(今江苏苏州),通声音、训诂之
约606—706唐汴州尉氏(今属河南)人,俗姓李。少时出家,为禅宗五祖弘忍的著名弟子,位居“上座”。据传,曾作“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偈语一首,表达自己的主张,未得弘忍“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