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乡兵

乡兵

①乡间民兵武装。北魏末年,地方豪强纷纷建立乡兵,以私兵、部曲为骨干,包括宗族、乡党、宾客等。西魏、北周建立府兵制,大量吸收地方武装,由大都督或仪同率领,使乡兵转化为正规军。隋初,北齐旧境及与陈接壤处,地方豪强多拥有乡兵。文帝招引豪强,授以官职,渐纳入府兵系统。唐中后期地方上又出现乡兵,乃土豪武装,常为当地官府收编利用。《北梦琐言》卷四:“土豪赵师儒率乡兵数千,凭高立寨,刑讼生杀,得以自专,本道署以军职。”五代亦然。宋承五代之制,建乡兵,其成员选自户籍,在所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一般是几名壮丁中选拔一名充当,平时不脱离生产,农闲定期教阅,教阅时发给钱粮。有些边州乡兵出自招募,在边地垦荒纳租,守护边土。乡兵或沿用禁兵指挥、都等编制,或按*保甲法组成,或几种编制互相参用。多数乡兵徒具形式。少数边州乡兵,却有相当战斗力,甚至超过正规军。清代也称乡勇,为官方或地主豪绅临时招募的地方武装。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道光末年以后迅速发展。有事募集,事平则散,驻守本乡,亦随营作战。各直省乡兵名称不一,有屯练、民壮、乡团、猎户、渔团、沙民等。②明代因某地军情需要而招募的当地士卒。有隶于军籍者,如浙兵、川兵、辽兵等。不隶于军籍者,所在多有,如毛葫芦兵、矿兵、盐壮、杂蛮蜑、僧兵、土司兵等名目。

猜你喜欢

  • 马褂

    清代官服之一。满语称“额伦代”。即行褂,长只到股,袖只到肘,行军或旅行,主要为骑马时穿于袍服之外。王公大臣至于官吏、庶民,皆可用之。乾隆中,傅恒征金川归,喜其便捷,名之“得胜褂”,民间争效服之。唯黄马

  • 乌巴繖察青台吉

    即“五八山只台吉”。

  • 刘忠诚公遗集

    书名。清刘坤一撰。六十六卷。分奏疏、书牍、电奏、公牍、电信及补过斋诗文集等六部分。起咸丰八年(1858)正月,迄光绪二十八年(1902)八月。刘氏任封疆大吏达三十年,故集中包括甚广,有关太平军、天地会

  • 煤山

    即今北京城内景山公园中景山。明末李自成率军入北京,崇祯帝自缢于此。清改名景山。

  • 三溪渡

    在今重庆綦江县东南三江镇。明万历中,杨应龙为乱,陷綦江县,退屯三溪,即此。

  • 麻隧之战

    春秋时晋国、秦国之间的战役。晋厉公元年(前580),晋、秦约和,将会于令狐(今山西临猗西),晋厉公先至,秦桓公疑晋人而未与会,于是两国各派使者分别订盟。秦桓公回国后叛盟,谋与楚、狄联合抗晋。三年,晋栾

  • 西厢记

    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杂剧剧本。元王实甫作(一说第五本为关汉卿作)。写书生张珙在蒲东普救寺遇见崔相国的女儿莺莺,两人发生爱情,通过侍女红娘的协助,终于冲破封建礼教约束而结合。故事源出唐元稹传奇小说

  • 乌兰木伦

    河名。今青海省大通河上游的蒙古语名称。

  • 西凌阿

    ?—1866清满洲正白旗人,郭贝尔氏。都兴阿弟。鸦片战争时,从奕经援浙江,由侍卫累擢至都统。咸丰三年(1853)率部随胜保、僧格林沁截击太平天国北伐军。五年授钦差大臣,督办湖北军务,为太平军击败,撤职

  • 牧令书辑要

    书名。清徐栋原编,丁日昌重编。十卷。道光十八年(1838)徐栋编成*《牧令书》二十三卷。同治七年(1868)丁氏任江苏巡抚,将徐书删节、评点,颁行州县。依原编体例,将每篇篇首所附作者爵里,仿《经世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