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京津同盟会

京津同盟会

又称同盟会京津保支部。同盟会的分支机构。清宣统三年十月十一日(1911.12.1)由汪精卫、黄复生、彭家珍等成立于天津,会员共二十余人。推汪精卫、李石曾为正副会长。下设总务、军事、财政、交通、宣传等部,发行《民意报》为机关刊物。亟谋京津地区起义,均失败。1912年南北和议告成后解散。

猜你喜欢

  • 林虑山

    本隆虑山,东汉避殇帝刘隆名讳改名。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元和郡县志》相州林虑县(今林州市):“林虑山,在县西二十里。山多铁,……南接太行,北连恒岳。”《隋书·炀帝纪》:大业十年(614),“贼帅王德仁拥

  • 高洋

    即“北齐文宣帝”。

  • 大沽船坞

    清末北洋海军的临时基地。光绪七年(1881)始建于天津大沽口,内附设水雷营和水雷学堂。

  • 亲府左郎将

    官名。(1)唐代左右卫所领亲府次官之一,武德七年(624)置一员,正五品上。(2)唐代太子左右卫率府所领亲府次官之一,置一员,正五品下,永徽三年(652)改左翊军郎,显庆元年(656)复名左郎将。

  • 鲁昭公

    前560—前510春秋时鲁国国君。公元前541—前510年在位。名裯,又作稠、袑。鲁襄公庶子。即位时鲁国公室卑弱,“政在季氏”。五年(前537)季孙夙“四分公室”,再次削弱公室。二十五年,起兵讨伐季氏

  • 孔子世家后编

    后(後)书名。清末张承燮撰。一卷。以《史记》为主,参以《孔子家语》、《孔丛子》、《世本》诸书,按年编次。于《史记》及诸家异说颇有订正。有光绪二十六年(1900)刊本。

  • 史弼

    ①东汉陈留考城(今河南民权东)人,字公谦。初仕州郡,后辟公府。历任北军中候、尚书、平原相等职。为政挫抑豪强,曾奏劾桓帝弟渤海王刘悝僭傲不法。桓帝下诏大捕党人时,郡国承旨所奏相牵连者多达数百人,弼独不诬

  • 送唐客使

    日本为护送唐朝使节归国而派遣的使节。共有三次。第一次,唐乾封二年(667,天智六年)为送唐使司马法聪归国,任伊吉博德为送唐客使。第二次,宝应元年(762,天平宝字六年)为送唐使沈惟岳归国,任中臣鹰主为

  • 获水

    获(獲)《说文》作,《水经》作猚、《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作“获”。孙星衍、杨守敬均以“猚”为本字。《汉书·地理志》梁国杼秋县:“獲水,首受甾獲渠,东北至彭城入泗,过郡五,行五百五

  • 黎阳镇

    在今河南浚县东南。386—392年丁零族翟辽割据滑台时,以此为重镇。唐初改为白马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