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仡佬族

仡佬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438192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今贵州省务川、道真两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并散居黔北、黔西和黔中南各地;此外亦有部分散居和杂居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西隆林县及四川古蔺县。其族源可追溯至魏晋时期,部分濮人与僚人融合所形成的族群。隋唐之际,此族群一部分演变发展为仡僚、葛僚。 宋以后称佶佬、佬、仡佬。 有语言,无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有分稿、阿欧、哈给、多罗四个方言。今已普遍通用汉语汉文。主要从事农业,耕作方式与生产水平基本同于当地汉族。以善冶炼、铸铁、纺织在历史上著称。炼砂提汞的技术世代相传,至今仍在民间沿用。清代,有多佣铁工、铸犁为业的,被称为打铁仡佬。妇女所织僚布、娘子布、铁笛布,精美耐用,负有盛名。有丰富多采的民间文学艺术。民歌体裁多种多样。还流行傩戏和地戏。建国后实行了社会改革,各项事业均获得发展。

猜你喜欢

  • 黄乃裳

    1848—1924福建闽清人,名黻臣,号慕华。清光绪举人。曾参加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后走避南洋,任新加坡《星报》总主笔,在沙捞越办农场。光绪三十一年(1905)加入同盟会,奔走南洋、闽粤之间宣传革命,参

  • 广武埽

    今河南荥阳市北广武北古黄河南岸堤埽。宋代黄河险工段。

  • 白猿经

    明末清初的云图集。明刘基作序,实为后人伪托。有各种抄本,并以多种书名流行,如《白猿经风雨占候说》、《白猿献三光图书》等。全书主要描述云和天气之关系,共附云图一百三十二幅,每幅云图上均有说明文字,根据当

  • 栏杆机

    织机名。用于生产丝带的织机。因少数民族多喜用平行的几根丝带并列组成边饰,貌似栏杆而得名。机织丝带约出现于隋唐后,并有专门生产丝带的作坊。元明时,风行金线丝带。清代花色品种繁多。近代为“8”字形交叉式的

  • 沈絃经

    ?—约1426明云南富州(今富宁)人。壮族。世为本地土官。洪武三十一年(1398)六月,承袭父土知州职。永乐十七年(1419)反明,旋在明军镇压下投降,仍任本职。

  • 伍长

    ①即伍老,五家之长。西周、春秋战国户籍制度,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各置长。后世多沿置。汉代或称五人。太平天国地方基层亦置。②军吏名。军中五人之长。西周置,后世多沿之。太平天国军中,五伍为一两,每军有伍长

  • 牢姐羌

    一作牢羌。参见“封养牢姐羌”。

  • 新元史

    书名。清末柯劭忞撰。二百五十七卷。内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纪传体元代史。柯氏不满于《元史》疏漏讹误,乃搜集《永乐大典》中元代史料及历代史著、金石、笔记、文集,域外史料除袭录

  • 冈州

    隋开皇十一年(501)改允州置,治新会县。治今广东新会市北。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贞观十三年(639,一作五年)省。同年再置,治新会县(开元二十三年〔735〕移治今新会市)。辖境相当今广

  • 陈贞慧

    1604—1656明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字定生。陈于廷子。有才名,与冒襄、方以智、侯方域为江南四公子。知阉党阮大铖图谋复出,遂与复社名士吴应箕等作《留都防乱公揭》以攻大铖。南明弘光时,阮大铖为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