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异佐领
优异世管佐领的简称。清代八旗世管佐领之一。凡初立佐领之人率众归诚有功,或立佐领后承管之人著有军功劳绩,得赐户口,编为佐领者,均为优异世管佐领。佐领员缺,由立佐领人和得优异佐领人之子孙世代承管。
优异世管佐领的简称。清代八旗世管佐领之一。凡初立佐领之人率众归诚有功,或立佐领后承管之人著有军功劳绩,得赐户口,编为佐领者,均为优异世管佐领。佐领员缺,由立佐领人和得优异佐领人之子孙世代承管。
渤海置,并建号上京。公元八世纪中叶大钦茂定都于此。治龙州(今宁安市西南东京城)。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牡丹江市、宁安市一带。
1006—1090北宋洛阳(今属河南)人,字伯温。理学家程颢、程颐父。仁宗以其高祖在太宗朝曾任三司使,授黄陂尉。历通判南安军及知龚、磁、汉诸州。反对熙宁新法,称病离职,旋致仕。
本东平陆县,南朝宋去“东”字为平陆县。治今山东汶上县北。元嘉中侨阳平郡及乐平县于此。北齐废郡,改平陆县为乐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复改为平陆县,移治今汶上县西。唐天宝元年(742)改为中都县。南朝
又称洪帮或红帮。清民间秘密结社之一。原为天地会的对内名称,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相传以洪武(明太祖年号)的洪字为代称,入会者均称洪门或洪家兄弟。长期在珠江、长江流域秘密活动,并在海外华侨中建立致公堂等
官名。将军名号。南朝梁置,为五德将军之一。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五班。陈置为五武将军之一,拟四品,比秩中二千石。北魏亦置,但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及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皆未载其品
1029—1095北宋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字受之,一作授之。少从胡翼之学,补国子生。以荫为三班奉职。从王韶攻羌,为先锋,屡立战功,尽得河湟地。后知德顺军。又以功迁知河州。从燕达取银川,降木征,为
明代官府发给屯军耕牛、农具之开支。始于天顺时。
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居“京口三山”之中。下临大江,回岭陡绝,形势险固,因名。东汉末孙权自吴迁京,即在此山南麓筑城。东晋蔡谟、谢安皆于山上起楼造库,以储军资。南朝梁武帝大同十年(544)登临此山后,又称北
书名。简称《藩部要略》。清祁韵士撰。祁氏奉敕纂修《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为此查阅、搜集和编译清内阁大库所存实录、红本和《皇舆全图》及理藩院所藏蒙古、西藏、回部世谱档案,荟萃存作底册,计有数十帙。《表
亦作蒲刺、普拉、仆刺。古族名。云南境内部分罗罗(今彝族)的自称。始见于明代记录。清代分布于临安(治今建水)、广西(治今泸西)、广南(治今广南)、开化(治今文山)、元江等州府,今居住地与自称基本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