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禹
即“禹”。
即“禹”。
书名。元赵友钦撰。五卷。重修本为明王祎删定。二卷。两本各有所长。从科学史角度看,以原书五卷本为善。是书为天文学和光学的重要著作。其中,关于观测恒星赤经差和去极度的新方法,与近代子午观测原理相一致;在“
见“知行”。
南朝陈汝阴(今安徽合肥)人,字奉诚,小名蛮奴。善骑射,多谋略,梁鄱阳王萧范引随左右。侯景之乱,率乡党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景将王贵显于寿春(今安徽寿县),每战辄胜。景平,授荡寇将军。陈太建五年(57
?—前367战国时西周君。名灶。西周桓公之子,或说桓公之孙。都王城(今河南洛阳)。卒后,国分为二。
官署名。元代置。秩从八品。设于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隶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掌描造诸色样制。置大使一员。
即“回纥英武威远毗伽可汗碑”。
?—464柔然可汗。吴提子。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继立,号处可汗(一作处罗可汗,意为“唯王”)。太延十年(444)、太安四年(458)先后为魏军击败,远遁,部众数千落降北魏。
明嘉靖中期鞑靼兵至北京城下的事件。当时,严嵩执政,边政废弛。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年,1550),鞑靼俺答汗南下进攻大同、宣府,进逼蓟镇,毁边墙而入,兵临京师(今北京)。世宗任命仇鸾为平虏大将军,节制诸路
书名。又名《北齐志》。隋王劭撰。十六卷,一作十七卷、二十卷。劭早年曾仕北齐,熟悉当朝史事。以北齐诸帝《起居注》为主,博采异闻,用编年体撰成。善于运用方言口语,叙述事件、人物,能忠于史实,务存直笔。一般
?—1874清满洲正黄旗人。累迁理藩院左侍郎。咸丰六年(1866)调刑部右侍郎。后任仓场侍郎兼步兵统领。同治十一年(1872)转都察院左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