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巢氏
即“有巢氏”。
即“有巢氏”。
三国魏、东晋曾先后改鲁国为鲁郡。见“鲁国②”。
?—1378明河南睢州(今睢县)人。元末为义兵元帅,率众投归朱元璋,授江淮行省平章政事。从大军北伐,取济南等地,功尤多。洪武三年(1370)封东平侯。先后镇守山东、河北,招抚流民,使归田复业。卒封郓国
1509—1605明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本姓林,字与吉,号平泉。嘉靖进士。历官编修、太常寺卿,掌南京国子监祭酒,神宗即位,召拜礼部尚书。万历元年(1573)忤权臣,遂请病归。授学乡里,学问终老。
?—499北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字茂亲。韩麒麟子。太和初,举秀才,除著作佐郎,后兼中书侍郎。曾上书言当时贡察但检其门望,无秀、孝之实。复言百官以深酷为无私等。孝文帝并纳之。太和二十一年(4
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月令》:“仲春之月择元日,命民社。”元日,近春分前后戊日;用戊日为周代时风俗。《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牲牢,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享用其胙。”社日分春社
1331—1380明苏州昆山(今属江苏)人,字公武。洪武初为兖州知府,时逢建国之初,山东久经战乱,又有营造鲁王府、浚通河道等大役,能竭力调度,以少扰民。后以坐事处死。著有《苏州府志》等。卢熊
原称《中法续增条约》。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咸丰十年九月十二日(1860.10.25)清钦差大臣奕訢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签订。共十款。除确认《中法天津条约》仍属有
又译札赤剌、插只来。蒙古部的一支。最早见于《辽史》,作茶札刺、茶赤刺,系辽北面属部。部分部民曾随耶律大石西征。参见“札答阑”。
书名。唐李白撰。白曾供奉翰林,故以名集。唐时有三种编本,今皆不传。北宋时,乐史重辑增校二十卷本,首题《李翰林集》,收诗凡七百七十六首。后宋敏求又辑补赋表序碑颂铭赞文六十五篇,合为三十卷。元丰三年(10
?—1409又作金刚奴。明初阶州(今甘肃武都)人。洪武初,与田九成等起事。自称“四天王”,推田九成为“汉明皇帝”(一作“后明皇帝”),建元龙凤,以示继承元末白莲教起义,反抗朱元璋对白莲教背叛之举。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