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州
①唐咸亨三年(672)置,治今宁夏同心东北韦州。大中三年(849)改名威州。②明永乐七年(1409)置,以安置北方降人。治今辽宁开原北。后废。
①唐咸亨三年(672)置,治今宁夏同心东北韦州。大中三年(849)改名威州。②明永乐七年(1409)置,以安置北方降人。治今辽宁开原北。后废。
战国中期楚国墓葬。位于湖南湘乡城东北4公里的牛形山。编号为牛形山1、2号墓。1975—1976年发掘。二墓毗连,年代相近,其中2号墓年代略晚,规模较大。二墓形制大体相同,均有高大的封土堆、墓口下内缩的
官名。新莽及东汉末曾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为杂号将军中地位较高者。魏、晋、南朝宋四品,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四品下,二十三年改从四品。
书名。五代和凝、和㠓撰。原三卷,今本四卷。记汉至五代各种疑案及昭雪冤狱事例,对离奇的人情事变多所分析,含有刑事侦查学和法医学的若干内容。宋桂万荣《棠阴比事》即参用本书写成。明张景增入《补
周代天子对同姓诸侯、诸侯对同姓大夫均尊称“父”,一般则称“诸父”。《诗经·小雅·伐木》:“既有肥羜,以速诸父。”
建筑屋顶装饰物名称。正脊两端龙头形翘起之雕饰。汉、魏称之鸱尾。据载:汉以宫殿多灾,术者言天上有鱼尾星,宜为其象,冠于室以禳之。又载,鸱为蚩的变音,蚩者海兽也,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其形状较简单,尾尖向
书名。一卷。清嘉庆年间高鹗辑录清代有关吏治之文章编成汉文《吏治辑要》。道光间通瑞译为满文,合刊成《满汉吏治辑要》。咸丰间孟保复译为蒙文,合刊成此编。有咸丰刻本,流传颇广。
在今四川茂县南。北宋熙宁九年(1076)置鸡宗关及镇羌寨于此,以控羌人出入。
1426—1505明山东单县人,字世缨。景泰进士。历官监察御史、佥都御史巡抚山西、河南、宣府等处,以清廉著。成化十三年(1477)忤权臣被抄家,仅得黄绢一匹、敝衣数件。弘治十四年(1501)官至户部尚
1842—1895清安徽寿州(今寿县)人,字孝侯。初入曾国藩幕,升知县。同治十一年(1872)奉命率淮、练军治畿辅水利。光绪六年(1880)随吴大澂治吉林边务,屯垦颇著成效,迁知府。后檄防山东威海。十
清初北京西北郊皇家建筑中的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圆明园、畅春园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