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县
秦置。治今河南新蔡县。两汉属汝南郡。东汉光武帝封吴汉为新蔡侯,即此。西晋初属汝阴郡。惠帝以后为新蔡郡治。东魏又为蔡州治。北齐、北周为广宁郡治。隋开皇十六年(596),改为广宁县。仁寿元年(601),又改为汝北县。大业初,复名新蔡县。属汝南郡。宋、金属蔡州。元、明、清属汝宁府。
秦置。治今河南新蔡县。两汉属汝南郡。东汉光武帝封吴汉为新蔡侯,即此。西晋初属汝阴郡。惠帝以后为新蔡郡治。东魏又为蔡州治。北齐、北周为广宁郡治。隋开皇十六年(596),改为广宁县。仁寿元年(601),又改为汝北县。大业初,复名新蔡县。属汝南郡。宋、金属蔡州。元、明、清属汝宁府。
北宋元符元年(1098)以长沙县五乡、湘潭县二乡置。治今湖南长沙市。与长沙县同为潭州治。元先后同为潭州路、天临路及湖南道宣慰司治。明、清同为长沙府治,清又同为湖南省会。1912年并入长沙县。
书名。清末王仁俊辑录并考订。三册。分甲、乙、丙、丁、戊五录。就法人伯希和所得敦煌写本、拓本的影本、摹本,及其归国报告书,选择有关历史、地理、宗教、文学者石印,附以题跋而成。其中《沙州志》、《惠超五天竺
水名。指吴淞江下游近海处一段。因当地人民用“扈”(即今“簖”)在江海之滨捕鱼为业而得名。始见于西晋。唐《释迦方志》:“西晋愍帝建兴元年(313),有二石象浮于吴淞江……居士朱膺……至沪渎口匝之。”《太
?—618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明辩有吏才。初仕陈,历直阁将军、兴宁令。陈亡入隋,超授开府仪同三司,历任洋、直、棣三州刺史,俱有能名。炀帝即位,为太常少卿,揣知帝好声色,奏收周、齐、梁、陈乐
英国大东电报公司挟制清电报总局订立的电信事务合同。签订日期、地点不详。于清光绪九年四月一日(1883.5.7)执行。凡九款。主要内容:(1)华局陆线展至九龙与英公司陆线相接,再接英方水线与香港通报;(
?—1884清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初名以泰,字交修。少为吏员,后授江西赣南县桂源司巡检。咸丰年间,在江西镇压农民起义抗拒太平军,擢知府。同治元年(1862)赴浙江,次年春擢道员。三年攻陷余杭,授福建
①汉置。以东临沂水得名。治今山东费县东临沂庄。隋大业二年(606)徙今治。唐宋为沂州治。明洪武初省入沂州。清升为沂州府,置兰山县为府治。1913年废府,改为临沂县。1958年改设市,1963年复改县,
篇名。南宋陈亮撰。见于《龙川文集》。其论《中兴》凡一千八百余言,又有《开诚》、《执要》、《励臣》、《正体》诸论。乾道五年(1169)呈于孝宗;表达其抗金主张,“赤子嗷嗷无告,不可以不拯;国家凭陵之耻,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438192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今贵州省务川、道真两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并散居黔北、黔西和黔中南各地;此外亦有部分散居和杂居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西隆林县及四川
①本意为制度、法式、命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定为皇帝命令文告之一种,又称制书。汉唐多因之。内容有一定格式,其文曰制诏三公,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武则天改诏为制,作为女皇的诏命。宋、明以后成为一种公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