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四书院
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四书院。东林主持者为顾宪成、高攀龙,江右主持者为邹元标、刘一燝,关中主持者为孙慎行、冯从吾,徽州主持者为余懋衡、郑三俊、毕茂良。天启五年(1626)八月,阉党张讷上疏参劾,奉诏俱行拆毁,变价助工。时顾、高、邹已先卒,孙慎行、冯从吾、余懋衡俱削职为民,郑三俊、毕茂良令闲住。四书院因得知名于世。
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四书院。东林主持者为顾宪成、高攀龙,江右主持者为邹元标、刘一燝,关中主持者为孙慎行、冯从吾,徽州主持者为余懋衡、郑三俊、毕茂良。天启五年(1626)八月,阉党张讷上疏参劾,奉诏俱行拆毁,变价助工。时顾、高、邹已先卒,孙慎行、冯从吾、余懋衡俱削职为民,郑三俊、毕茂良令闲住。四书院因得知名于世。
明代蒙汉人民在官府指定地点所进行的一种贸易。每月开市一二次,故名。因规模小、市期短,亦称小市。弘治年间始设于广宁、开原,以待海西女真及朵颜三卫。万历元年(1573),开设月市于宣府、大同、山西、陕西、
北宋宣和元年(1119)升陈州置。治宛丘县(今淮阳县)。属京西北路。辖境相当今河南淮阳、沈丘、项城、商水、周口、西华等市、县地。金复为陈州。
佛教石窟。位于今甘肃张掖地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大都麻河西岸的大剌沟峭壁上。两窟相邻,其形制均为中心柱式,窟内为敷彩泥塑和壁画,其开凿时代被认定为十六国北凉时期,为国内现存最早的石窟之一。
书名。清末韩文举(扪虱谈虎客)辑。二编,十八篇。辑录晚明迄光绪末年史料而成。要旨在于讦发清代政治得失,旁及统治集团中的满汉矛盾。其中《思陵殉国记》、《钱忠介公遗事》等叙晚明史事,《康雍乾间文字之狱》、
书名。清邹澍撰。澍字润安,江苏武进人。此书针对《本经》和《别录》而撰,疏其文而证其解。二十六卷。包括《本经疏证》十二卷,附《本经续疏》六卷,《本经序疏要》八卷。其中《本经疏证》著于道光十二年(1832
官名。尚乘局长官,置二员。隋正五品,唐从五品上。职掌左右六闲御马,辨别粗良,饲养调习。龙朔二年(662)改为奉驾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开元二年(714)后直隶于闲厩使。辽殿中司尚乘局沿置,宋初
书名。西汉朱仲撰(或题汉严助撰,实误)。为中国公元前二世纪初研究贝类的作品。原书已佚,今本全文三百余字,记载贝类动物十二种,多为药用。如紫贝“愈疾”、朱贝“明目”、绶贝“消气”。收入《说郛》、《五朝小
关隘名。在今河南信阳县南近豫、鄂交界处。《读史方舆纪要》谓在武阳关北。《资治通鉴》:南朝梁天监七年(508),魏义阳三关戍主侯登以城降梁。八年魏中山王英至义阳,将取三关,梁司州刺史马仙琕“使云骑将军马
?—前235战国末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原为阳翟(今河南禹州)大商人。在赵都邯郸结识秦国人质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入秦说华阳夫人,使异人归秦,立为太子。子楚即位
即“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