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李平

李平

①(?—516)北魏顿丘(今河南浚县)人,字昙定。少有文才。孝文帝时拜长乐太守,政务清静,征行河南尹,豪右权戚颇惮之。宣武帝时,拜度支尚书,领御史中尉。时京兆王元愉反于信都(今河北冀州),奉命以持节、都督北讨诸军事讨平之。后迁中书令。孝明帝初,转吏部尚书。后于硖石(今安徽寿县北)击杀梁将赵祖悦,以功迁尚书右仆射。其年冬卒。所制诗赋箴谏,别有集录,已佚。②(?—973)五代时人,原名杨讷。少为嵩山道士,后客于河中节度使李守贞。乾祐元年(948)李守贞反后汉,他奉表至南唐乞援,遂留事元宗,始改姓名为李平。历蕲州刺史、永安军节度使、卫尉卿。后主时,上书请复井田法,抑止豪民兼并。有买贫户田者,勒令还之。又依周礼,造民籍,复造牛籍,课民种桑。后主使判司农寺以主其事。亟于成功,施设无渐,人以为不便,后主亦悔,罢之。寻以淫祀鬼神事,被谮缢死狱中。

猜你喜欢

  • 刑部郎中

    官名。(1)唐武德三年(620)改隋宪部郎而置,为刑部头司长官,二人,从五品上,掌司法及审覆大理寺及州府刑狱。高宗、武则天、玄宗时一度改称司刑大夫、秋官郎中、司宪郎中。五代沿置。(2)宋前期为五品寄禄

  • 地记

    专门记载地方疆域、山川、风土、物产、人物等情况的著作。是方志早期主要编纂形式,内容单一,文字简略,无一定体例,一般不附图。有异物志、风土记、风俗传之类。主要流行于东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时期时

  • 候道

    南朝时通向边境,传递警报之道路,谓候道。沿途列置烽火台。

  • 略阳郡

    西晋泰始中改广魏郡置。治临渭县(今天水市东)。属秦州。辖境相当今甘肃静宁、庄浪、清水、张家川、通渭等县及秦安、天水等市、县部分地区。北魏移治陇城县(后改名略阳县,今秦安县东北陇城)。隋开皇二年(582

  • 司马牛

    ?—前481春秋末宋国人,名耕,字子牛,亦称司马耕、司马黎耕。孔子学生。为人“多言而躁”,故问仁时,孔子答云:“仁者,其言也讱”(《论语·颜渊》),即不可轻率说话。

  • 王均

    ?—1000北宋人。真宗时在益州(治今四川成都)任神卫都虞候。咸平三年(1000)正月,部卒赵延顺疾钤辖符昭寿驭下苛刻,率众杀之,复逐知州牛冕,被拥为帅,建号“大蜀”,年号“化顺”,设官职,攻略汉州等

  • 比干

    又称王子比干、干叔。商纣之诸父。任少师。纣淫乱暴虐,微子启、箕子屡谏不听。后微子启逃亡,箕子装疯为奴,他再直言谏纣,被杀剖心。周武王灭商,封其墓。

  • 夏侯章

    战国时齐国人。孟尝君门客。孟尝君奉之以四马百人之食,遇之甚厚。他每言辄毁孟尝君。人问其故,他云:我无分寸之功而得此厚遇,此乃以毁谩立功,孟尝君之所以有长者之誉,正是毁谩所致。见《战国策·齐策三》。

  • 困知记

    书名。明罗钦顺著。二卷,又续记四卷,附录一卷。经二十年“研磨体认”而成。嘉靖时即有刊行。系作者晚年治学心得。旨在驳斥佛学和陆王心学心性说之谬误,指出陆象山、王阳明所谓“阳离阴合”之禅学实质。认为“道乃

  • 李继隆

    950—1005北宋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字霸图。处耘子。以荫为供奉官。参加平蜀、平江南、征太原各役,屡立战功。历监军、都监,知定州,屡破西夏、契丹兵。雍熙三年(986),迁侍卫马军都虞候,为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