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镇
见“武昌军”。
见“武昌军”。
1072—1124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轼少子。元祐七年,任右承务郎。绍圣元年(1094),轼谪岭南,随行奉侍。建中靖国元年(1101),轼卒,营葬于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
明河南汝阳(今汝南)人,字景喆。万历进士。授知县,擢御史,因请册立太子忤帝意,削籍归。光宗立,召为大理寺卿。天启三年(1623)晋户部尚书。五年迁吏部尚书,不久遭魏党排挤,罢官归。著有《十三经字诂》、
即“朱见潾”。
官署名。西夏冶铁管理机构。景宗元昊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040),设于夏州(今陕西靖边)东境距黄河八十里处。
隋开皇十一年(501)改允州置,治新会县。治今广东新会市北。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贞观十三年(639,一作五年)省。同年再置,治新会县(开元二十三年〔735〕移治今新会市)。辖境相当今广
新莽末年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字惠孟。隗嚣割据河西时,任大将军。劝说嚣北收西河、上郡,东收三辅,据函谷关自守。旋率兵侵三辅,为东汉大将冯异等击败。建武八年(32)光武帝率诸将西征,乃入蜀求救,与汉
见“帘官”。
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昭君坟。《辽史·天祚皇帝纪》:保大三年(1123),金兵围辎重于青冢,即此。
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书名。明刘辰撰。一卷。书成于永乐九年(1411),记事起元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朱元璋和州渡江,至十六年七月张士诚攻镇江止,凡一百二十八条,每条几十或数百字不等。多为明代史书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