殽之战
春秋时秦国、晋国之间战役。鲁僖公三十二年(前628)冬,晋文公死后,戍守郑国的秦将杞子密告秦君,谓受郑命掌管郑都北门,若潜师而来,可得其国。秦穆公命孟明视率军袭郑。次年春,秦军因密谋泄露,灭滑(今河南偃师缑氏镇)后还师。晋布兵于殽(今河南三门峡市东)以待秦军。四月,秦军至,遭伏击,全军覆没,主帅孟明视等三人被俘。旋为晋襄公所释。
春秋时秦国、晋国之间战役。鲁僖公三十二年(前628)冬,晋文公死后,戍守郑国的秦将杞子密告秦君,谓受郑命掌管郑都北门,若潜师而来,可得其国。秦穆公命孟明视率军袭郑。次年春,秦军因密谋泄露,灭滑(今河南偃师缑氏镇)后还师。晋布兵于殽(今河南三门峡市东)以待秦军。四月,秦军至,遭伏击,全军覆没,主帅孟明视等三人被俘。旋为晋襄公所释。
官名合称。三国魏有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将军,合称四安将军。晋及北魏均有。
亦称侬家苗。古族名。分大头龙家、小头龙家(亦称狗耳龙家)、马镫龙家和白龙家(亦称曾竹龙家),故又称四龙家。最早见于《元史》。明清时,主要分布在贵州西部及南部,以今贵阳、安顺、永宁、龙里、平坝等地最多。
太平天国加给高级将领之虚衔。意为最可信赖的保卫京城九门的禁卫军指挥官。九门指天京(今南京)的大南门、小南门、大东门、小东门、北门、水白门、旱西门、水西门、太平门。
①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置。治马头城(今怀远县南淮河南岸马头城)。属南豫州。辖境约当今安徽怀远县及蚌埠市西部地区。南朝梁大通元年(527)徙治今怀远县南淮河东岸新城。北齐改为荆山郡。隋开皇初废。②
约前385—前337战国时郑国京(治今河南荥阳东南)人。故郑之贱臣,后为韩昭侯相。其思想“本于黄老而主刑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主张法治,尤重“术”。要求君主“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
北齐代郡(治今山西忻州)人,一作康德。乌桓族。初从高欢起兵,以军功历任数州刺史、并省尚书左仆射,封新蔡郡王。后主时,与并州刺史斛律光镇守河、汾间以御周师。武平二年(571),周军来攻,未战即遁。七年,
即“法华玄义”。
战国赵邑。在今河北望都县西。《古本竹书纪年》:赵武灵王“败燕师于勺梁”。《战国策·魏策三》作“三梁”。参见“三梁”。
书名。清李善兰撰。一卷。《则古昔斋算学》之十一。书中证明作者在《对数探源》中用尖锥术得到的对数函数无穷级数展开式同他后来与伟烈亚力合译的《代数学》中的对数展开式相一致。认为两术不同而得数相合的原因是同
即“永平五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