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
隋开皇五年(585)以拒阳县改名。治今陕西洛南县东南八十里。属商州。大业三年(607)属上洛郡。后移治今洛南县东南四十里。唐复属商州,显庆三年(658)移治今洛南县。明初属华州,成化中复属商州。天启元年(1621)改为雒南县。1964年改“雒”作“洛”。
隋开皇五年(585)以拒阳县改名。治今陕西洛南县东南八十里。属商州。大业三年(607)属上洛郡。后移治今洛南县东南四十里。唐复属商州,显庆三年(658)移治今洛南县。明初属华州,成化中复属商州。天启元年(1621)改为雒南县。1964年改“雒”作“洛”。
官名。三国魏末散骑常侍有在员外者。西晋泰始十年(274)使二人与散骑常侍通员当值,故名。东晋增至四员。属散骑省。职同散骑常侍,参平尚书奏事,并掌讽谏、侍从,位颇重。南朝属集书省,多以衰老之士担任,地位
官署名。南朝梁文学侍从之臣入直处所,设于寿光殿。置司文郎、司义郎、学士等官。亦或令他官入直。
宋代阁名。天禧四年(1020)建,取“为章于天”之义命名。次年,阁成,收藏真宗御制文集、御书。天圣八年(1030)置待制,景祐三年(1036)置侍讲,庆历七年(1047)置学士与直学士。南宋时,图籍、
元代阿拉伯语Shaikh al-Is-lam的音译,汉译“主教”,伊斯兰教教长称号。
537—556即元廓。西魏皇帝。公元554—556年在位。鲜卑族。文帝第四子。大统十四年(548)封齐王。废帝三年(554)被太师宇文泰立为帝,复姓拓跋氏。恭帝三年(556),泰死,是年底被迫禅位于宇
汪古部长。名阿剌兀思,剔吉、忽里均为官号。为金朝驻守净州(今内蒙古四子王旗西北)北边壕。乃蛮太阳汗约合兵攻成吉思汗,他以其谋告成吉思汗,并助成吉思汗灭乃蛮。蒙古建国后,受命管领汪古部五千户,娶成吉思汗
官署名。宋代属枢密院。其正、副长官为枢密都承旨与副都承旨,参用武官与士人。掌传达皇帝命令,管理枢密院内部事务。皇帝于崇政殿阅试禁军武艺或接见外国使臣时,侍立于侧,随事陈奏,或取旨以授有关机关。并掌管检
南宋处州丽水(今属浙江)人,迁居湖州(治今浙江湖州),字达之。淳熙进士,除著作佐郎。开禧二年(1206),任宗正少卿,以为人欠庄重免职。不久起用,累官兵部、礼部、吏部侍郎,曾预修国史、实录、玉牒。嘉定
古代酒器,又称耳杯。《楚辞·招魂》:“瑶浆(冪)勺,实羽觞些。”朱熹《集注》:“羽觞,饮酒之器,为生爵形,似有头、尾、羽翼也。”传世与考古发掘所出实物,以青铜、陶、漆器
使职名。唐开元二十二年(734),遣中书令张九龄充河南开稻田使,在许、豫、陈、毫等州置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