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渭桥

渭桥

汉、唐时长安渭水上的桥梁,有三:(1)中渭桥。秦始皇建。本名横桥,为通渭水南北离宫而造。汉名渭桥。《汉书·文帝纪》:吕后之乱,大臣迎立代王,“代王乃进至渭桥”,即此;又因与长安城横门相对,而桥之北首垒石水中,故又名横门桥、石柱桥。后增建东、西二桥,始有中渭桥之称。原址在秦咸阳城南、汉长安城北稍西,约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东汉末毁于董卓之乱。魏文帝时重建。后复毁。十六国苻生又重建。刘裕北伐入关中毁之。北魏重建。唐贞观十年(636)东移约十里,当今西安市正北。《资治通鉴》:至德二载(757),安庆绪党据长安,唐将王伯伦攻中渭桥,杀守桥千余人,即此。唐末废。(2)东渭桥。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古霸水入渭处。西汉景帝五年(前152)建。北通阳陵路。唐咸亨三年(672)于此置渭桥仓,关东所运漕粮先聚于此,然后转运长安。《资治通鉴》:永泰元年(765)吐蕃、回纥逼京城,命李忠臣屯东渭桥,即此。唐后废。(3)西渭桥。在今陕西咸阳市南。西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建。以东南与汉长安城西门便门相对,故名便桥、便门桥。唐时亦名咸阳桥。《资治通鉴》:至德二载,郭子仪收西京,“与王思礼军合于西渭桥”,即此。唐末废。北宋乾德四年(966)重修,后为暴水所毁。淳化三年(992)徙置孙家滩。景德二年(1005)复徙旧址。时为涨水所坏。明嘉靖中改为浮桥。

猜你喜欢

  • 贾洪诏

    1805—1897清湖北均州(今丹江口)人,字金门。道光进士。初在云南任地方官,累擢至按察使,镇压当地反清斗争颇力。同治二年(1863)出任云南巡抚,次年革职。回籍后主讲郧山书院。在家乡设置义仓,兴修

  • 右翼军都统

    官名。辽置右翼军都统所,属北面行军官。设右翼军都统以统领所部。另有左翼军都统所,亦属北面行军官。设左翼军都统以统领所部。

  • 图伦碛

    即“突沦川”。

  • 方伯

    ①夏、商、周时期一方诸侯的首领。②唐代以后地方长官的泛称。

  • 续后(後)汉书

    书名。(1)南宋萧常撰。四十七卷。纪传体三国史。其书体例与陈寿《三国志》不同,以蜀汉为正统。起昭烈帝刘备章武元年(221),迄后主刘禅炎兴元年(263)。计帝纪二卷,年表二卷,列传十八卷,吴载记十一卷

  • 太子左右内率府

    官署名。唐代置。掌东宫千牛、备身侍奉之事,主其兵仗。设率、副率为长贰,下设长史等属官。龙朔二年(662)改名为左、右奉裕卫,咸亨元年(670)复旧称;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又改,神龙元年(705)再

  • 蛮左

    亦称左蛮。南朝宋、齐时习称蛮、巴、俚、僚等少数民族为蛮左或左蛮,并在其聚居地区设若干左郡、左县。其中聚居今鄂中、鄂东、豫东南、皖西北之荆州蛮、豫州蛮、五水蛮等,有的处交通便利之地,与汉人接触频繁,至隋

  • 平漠将军

    官名。北魏置。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五品上。

  • 南汉丛书

    见“南汉书”。

  • 潮州府

    明洪武二年(1369)改潮州路置。治海阳县(今广东潮州市)。同年废梅州来属。辖境相当今广东梅州市和汕头市及其所辖县(兴宁、五华二市、县除外)。属广东。清雍正十一年(1733)割今梅州市及梅县、平远、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