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粮押运
清代监押漕粮运输的制度。清制,卫所军丁输送漕粮必须有押运官随船督押监运,约束运军,防止偷盗、搀和、失火、停滞等弊。山东、河南由粮道简委管粮通判为押运官,随船到通州;江淮以南诸省,则用监兑官押运漕船至淮,待漕运总督察验完毕,或即委监兑官,或别委管粮通判随船督运至通州。漕船到通州后,押运官出具粮米无亏印结,由仓场侍郎送户部引见。漕粮卸竣,押运官仍负责督押漕船回空,不得迟误,如过淮违限,照重运违限例议处。
清代监押漕粮运输的制度。清制,卫所军丁输送漕粮必须有押运官随船督押监运,约束运军,防止偷盗、搀和、失火、停滞等弊。山东、河南由粮道简委管粮通判为押运官,随船到通州;江淮以南诸省,则用监兑官押运漕船至淮,待漕运总督察验完毕,或即委监兑官,或别委管粮通判随船督运至通州。漕船到通州后,押运官出具粮米无亏印结,由仓场侍郎送户部引见。漕粮卸竣,押运官仍负责督押漕船回空,不得迟误,如过淮违限,照重运违限例议处。
官名。北魏置,为任职于秘书省的中散官。掌管禁中文书事务,参预礼仪、制度的议定,亦受皇帝之命外出执行临时任务,或亦领监御等曹事务。多由中书学士迁任。五品中。
①官署名。东汉延熹二年(159)置秘书监,掌图书秘记,属太常,后省。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为魏公后,置秘书令、丞,典尚书奏事,权威最重。三国魏黄初年间,置中书令典尚书奏事,秘书令改为秘书监,下设秘书
678—747唐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字太和。李善之子。有文名,亦善书。武则天时,拜左拾遗,助宋璟劾张昌宗。玄宗时,为御史中丞,历陈、括、淄、滑等州刺史,汲郡和北海太守,故称李北海。天资豪放,不矜
官名。北魏始置,为礼部之长官,其制不详。西魏初为尚书省十二部尚书之一。隋代设一人,正三品,属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的礼部最高行政长官,掌礼仪、祭祀、宴飨及学校之政令,总判部属各司事。自此地位提
古族名。亦称武都氐、白马、白氐、故氐。氐的一支。秦汉时活动在今四川北部、甘肃东南部,首领自称氐王。汉元鼎六年(前111),武帝以其地置武都郡(治今甘肃西和西南)。元封三年(前108),武都氐人起兵反汉
见“监禄”。
①秦置。以在渔水之阳得名。治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为渔阳郡治。秦二世发闾左戍渔阳,即此。西晋废,后复。北魏属渔阳郡。北齐废入密云县。②隋大业末改无终县置。治今天津市蓟县。为渔阳郡治。唐开元后为蓟州治。明
前356—前311亦称秦惠文君。战国时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名驷,秦孝公子。即位始,车裂商鞅,但于新法无所更改。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初行钱。三年,行冠礼亲政。八年,遣大良造公孙衍
科举考试用语。宋代解试合格者解送礼部,参加省试。其解送者有一定之数额,称解额。明清之乡试录取举人的数额亦有定额,又称解额。因举人皆由地方解送京师参加会试,故名。
一名浊城,又名清阳城。在今河南修武县东北。《后汉书·献帝纪》曹丕即帝位,奉献帝为山阳公,“都山阳之浊鹿城”,即此。北魏孝昌中分南修武县置北修武县,治于此。唐武德中曾于此置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