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灵渠

灵渠

原名澪渠,亦作零渠或秦凿渠,后又名湘桂运河或兴安运河。在广西兴安县境内,中国著名水利工程之一。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因转运粮秣需要,命史禄兴修,以沟通湘、漓二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全长34公里。工程主要分南渠、北渠、斗门、堰坝等。南渠占总水量十分之三,而注于漓江;北渠占总水量十分之七,而汇于湘江,故有“三分漓水七分湘”之说;斗门(或作陡门),是建在南、北渠上一种集中比降、提高水位的设施。历代屡有改建。唐代有十八座,宋代增至三十六座,清代则为三十二座。顺次启闭,增高水位,可使行船越过高地。既便舟楫,又利灌溉,为船闸的先导,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航措施。堰坝是建在渠道里的一种拦河蓄水,引流入沟灌田的设施,与今堰坝结构相似。秦汉以后,中原地区与岭南交通,大多取道于此。近代因公路、铁路的修筑,航道的作用逐渐消失,成为以灌溉为主的河渠。1949年前年久失修,堤坝崩塌,渠道淤塞。建国后不仅把灵渠原有的堰坝、堰沟修复加固,而且新建许多水渠、水库和水电站,灌溉面积也从二千一百多亩扩大到三万亩。

猜你喜欢

  • 中山桓公

    ?—约前340战国时中山国国君。约前378—约前340年在位。中山武公之子。公元前406年,魏文侯灭中山国,以其地封其子太子击,并以李克相之。前378年,中山武公之子中山桓公败魏师于浍水,恢复中山国。

  • 八里灰

    即“八剌忽”。

  • 西铭

    篇名。北宋张载著。原为《正蒙·乾称》的一部分。据说张氏曾将其书写于学堂西窗,题为《订顽》,后由程颐改题为《西铭》。旨在论述在儒家伦理范围内的天人一体,天地万物之间均有内在联系。提出“民胞物与”思想,阐

  • 红军友

    ?—1632一作红君友。明末人。农民起义首领。初为神一元部属。神氏兄弟死后率众据镇原继续反抗。崇祯五年(1632)转战陕甘。后中明将曹文诏反间计,被部将误杀。

  • 楼护

    西汉齐人,字君卿。成帝时,为京兆吏。时外戚王氏五侯权势方盛,他与谷永俱为上客,长安号曰:“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后历任谏大夫,天水、广汉太守。平帝元始年间征为前辉光,封息乡侯,列于九卿。王莽居摄,

  • 秉节郎

    官名。南宋置,为从八品武阶官,属小使臣。

  • 劝工陈列所

    初名考工厂。清光绪三十年(1904)周学熙在天津北马路设立。三十三年在河北劝业会场内建新址,改是名。参见“考工厂”。

  • 万乘

    元时杜万一(又名可用)年号(1280)。

  • 女论语

    书名。唐女学士宋若莘撰,妹若昭注。一卷。十篇。仿《论语》而撰,用作女子教育课本,故名。以晋韦逞母宣文君宋氏比孔子,以东汉班昭等比颜渊、闵损,用问答体,四字一句成文。清王相将此书与东汉班昭《女诫》、明徐

  • 长官

    ①各府署机构最高首长的泛称。②即“长官司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