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
新莽末颍川舞阳(今河南舞阳西)人,字颜卿。与王匡、王凤等人起义于云杜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旋率下江兵与刘绩、刘秀所部舂陵兵联合,攻杀新莽将领甄阜、梁丘赐。诸将议立宗室刘玄为帝,惟常与南阳地主集团拥立刘縯,遭农民军将领张印等人反对。更始政权建立后,任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后参加昆阳之战,大败新莽将领王寻部。及更始西都长安,又行南阳太守事,进封邓王,赐姓刘氏。建武二年(26)归降东汉,任左曹,封山桑侯。后数从征伐,以功封横野大将军,位在诸将之上。
新莽末颍川舞阳(今河南舞阳西)人,字颜卿。与王匡、王凤等人起义于云杜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旋率下江兵与刘绩、刘秀所部舂陵兵联合,攻杀新莽将领甄阜、梁丘赐。诸将议立宗室刘玄为帝,惟常与南阳地主集团拥立刘縯,遭农民军将领张印等人反对。更始政权建立后,任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后参加昆阳之战,大败新莽将领王寻部。及更始西都长安,又行南阳太守事,进封邓王,赐姓刘氏。建武二年(26)归降东汉,任左曹,封山桑侯。后数从征伐,以功封横野大将军,位在诸将之上。
书名。又名《开通中国第一哲学大家严侯官先生全集》。中国愿学子辑。收录严复著译。共十四册。诗文一册,录诗三首、文十篇。余皆翻译,收《支那教论》、《天演论》、《原富》、《穆勒名学》(未完)、《群学肄言》、
①春秋鲁邑,在今山东费县东北。《公羊传》隐公九年(前714):“公会齐侯于邴”,即此。《春秋》作防。②春秋郑邑,在今山东费县东。《公羊传》隐公八年(前715):“邴者何,郑汤沐之邑也。”是郑助天子祭泰
?—452北魏人。太武帝时宦官。官至中常侍,封秦郡公。性险暴,太子晃恶之。他于帝前构太子所宠给事中仇尼道盛罪,杀之,太子亦以忧卒。后帝常思念太子,惧诛,遂又杀帝,迎立南安王余,又杀秦王翰,自任大将军、
《太平寰宇记》引《郡国志》:“四面有水曰雍,澄而不流曰奴。”一作邕奴。古时甚大。《水经·鲍丘水注》:“自是水之南,南极滹沱,西至泉州、雍奴,东极于海。谓之雍奴薮。”后名三角淀。明时周围仍二百余里,在今
清雍正十三年(1735)升夷陵州置。治东湖县(今宜昌市)。属湖北省。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长阳、五峰、鹤峰、巴东、秭归、兴山等市、县地。光绪三十年(1904)南部辖境减缩。1912年废。
清代台湾番族(高山族)社会组织。即村社。社分大小,大社即部族或胞族,小社即氏族。据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记载,清代后期,高山族共有二百七十七社。其中分布于南部台湾、凤山两县者一百二十六社;分布于中部诸
?—约526北魏人。原为蜀人。孝昌二年(526),聚众于正平郡(治今山西新绛)起事,自号始建王。为假镇西将军长孙稚所败,复听别将薛修义所劝,乃降。
①指门生弟子。《论语·子罕》:“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②门客。《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
书名。蒙古文历史著作。清内蒙古乌珠穆沁公衮布扎布撰。雍正三年(1725)成书。前一部分记述成吉思汗家族起源和蒙古诸汗世系,后一部分详述察哈尔、乌珠穆沁、敖汉等清初蒙古诸部领主世系和封爵。乾隆二十六年(
即“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