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智光
西夏高僧。封安全国师。毕生主持译经事业。惠宗秉常和母梁太后曾亲临译场。后世有西夏译经图描绘其事。或说为龟兹人。
西夏高僧。封安全国师。毕生主持译经事业。惠宗秉常和母梁太后曾亲临译场。后世有西夏译经图描绘其事。或说为龟兹人。
本春秋启阳,汉置县,以避景帝讳改。治今山东临沂市北。属东海郡。东汉为琅邪国治。南朝宋废入即丘县。
?—563北朝时建康表氏(今甘肃高台西)人,字永和。少以军功拜别将。后宿卫禁中,寻加征东将军。从贺拔胜镇荆州,平荆蛮有功,除南郢州刺史。魏孝武帝西迁,随胜奔梁。西魏大统二年(536),北返。后迁车骑将
见“俟利发”。
书名。清张登撰。成书于康熙六年(1667)。分为九节,阐述白、黄、黑、灰、红、紫、霉酱、蓝八种舌苔及妊娠伤寒舌苔。载一百二十图,前有总叙,后有说明,为中医舌诊较好的代表作。现有金阊书业堂原刊本及其他清
报纸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泰国曼谷创刊。华侨主办,徐勤主编。宣传保皇立宪。辛亥革命前停刊。
官名。唐显庆三年(658)置,从三品下,武散官,授归唐少数民族政权首领,分隶诸卫。宋初亦置,为从三品武散官,元丰五年(1082)罢。
官署名。金代置。掌辖区税赋钱谷、仓库出纳、权衡度量之制。初以临潢府为北京,设司。天德二年(1150)改北京为临潢府路,以北京都转运司为临潢路转运司。三年罢。贞元元年(1153)以大定府为北京后,设于大
官名。隋代置。尚书省兵部职方司长官。二员,初为正六品上。开皇三年(583)加为从五品。大业三年(607)改为职方郎。唐武德三年(620)改为职方郎中。
官名。三国魏置,作为在朝显职的加官,以示优崇,或授予年老有病者为致仕之官,亦常用为卒后赠官。无职掌。西晋时假金章紫绶,禄赐、班位、冠帻、车服、佩玉,置吏卒及诸所赐给与特进同。二品。其为加官者,唯章绶、
官名。北齐置,为东宫侍卫武官,隶太子骑官正、副都督,从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