緐阳
一作繁阳或繁扬。春秋、战国楚邑。在今河南新蔡县北。《鄂君启节》铭文:自鄂往“庚緐阳”;《左传》襄公四年(前569):“楚师为陈叛故,犹在繁阳”;定公六年(前504):“子期又以陵师败于繁扬”,均即此。
一作繁阳或繁扬。春秋、战国楚邑。在今河南新蔡县北。《鄂君启节》铭文:自鄂往“庚緐阳”;《左传》襄公四年(前569):“楚师为陈叛故,犹在繁阳”;定公六年(前504):“子期又以陵师败于繁扬”,均即此。
宋都水监置局于澶州,号都水外监。元丰改制后有时置外都水使者,就近治理河渠之事。又置南、北外都水丞司,以外都水丞主管,分治河事,宣和三年(1121)罢,绍兴九年(1139)复置南外都水丞司于应天府(今河
西周初封国。姬姓。其地主要有二说:一说因其遗物《宜侯矢簋》1954年出土于江苏丹徒县(今市)烟墩山,故以为宜由虞改封,虞即吴宜可能就在今丹徒或其附近地区。一说以为周初淮河流域为戎夷所居,周不可能在丹徒
科举考试用语。即元代科举中蒙古人、色目人中式后所发布的文榜。元代科举把蒙古人、色目人分作一类,汉人、南人分作一类,所考科目,难易程度均有区别,张榜公布时亦分为两榜。元代尚右,故会试中式后,以蒙古人、色
商代墓葬。1989年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发掘。位于赣江东岸,西距清江(今樟树)遗址20公里。系长方形土坑穴墓,椁室长8.22米,宽3.6米,东西端有二层台。棺椁均已腐朽,墓主骨骼无存,棺外有属三个个体的人
1605—1666明末清初浙江海宁人,字彦升,号素庵。明崇祯进士。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降清,历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尚书。九年授弘文院大学士。次年,以议处巨盗李应试时畏祸缄默,调户部尚书。十二
契丹遥辇氏八部之一。辽设节度使。属西北路招讨司。
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南。明时江淮间湖漕所经。因湖面风浪湍险,于万历十三年(1585)筑堤湖东,蓄水为运道。
明广信永丰(今属江西)人,字敦夫,别号东岩。正德进士。历任南京礼部主事、山东提学副使、南京太仆少卿等职。师事娄谅。与魏校、湛若水日相讲习。传主敬之学。宣称:“不问此心静与不静,只问此心敬与不敬,敬则心
约1858—1912清末安徽合肥人,字礼卿。光绪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充会典馆图绘总纂。光绪二十年(1894)主讲南京尊经书院。旋应聘为两湖书院监督。二十四年以道员发江南,创办江宁高等学堂。旋奉命整治江
①(?—1082)北宋邛州(治今四川邛崃)人,字长卿。以父荫为将作监主簿,历河北西路、东路转运判官。提举成都府路茶事,两年间课羡七十六万缗,擢盐铁判官。除陕西转运使。治事苛严。元丰四年(108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