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名。清代礼部分设于东西二陵管理陵寝事务之机构。为管理陵寝三衙门之一。掌理陵寝之礼仪与岁供物品,并管理判署文书。东陵陵寝八处,设掌关防郎中、郎中、员外郎等官,分掌东陵祭祀之事。西陵陵寝七处,设郎中、
1093—1127北宋洺州曲周(今属河北)人,原名若冰,字清卿。上舍登第,调元城尉,平阳府司录。试学官第一,历济南教授、太学博士。靖康元年(1126),迁著作佐郎。时议以赋入赎三镇,使金,至云中。擢吏
元代镇守云南的宗王。至元四年(1267)初封,镇大理、鄯阐、茶罕章、东秃赤哥、金齿等处,拥有监督、干预行省事务及统兵、指挥作战等权力,为蒙古皇族统治云南的代表。先后受封的有世祖第五子忽哥赤、忽哥赤子也
①唐武德二年(619)分新城县置。治今山西交口县东北温泉镇。因南有温泉,故名。为北温州治所。贞观元年(627)州废,改属隰州。宋因之。金初属石州,贞祐四年(1216)改属汾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
书名。又名《津门夷务记初稿》。不著撰人。记清咸丰八年(1858)英法联军侵占天津及《天津条约》签订的史实。所记战争过程及中外交涉情况较详,对清兵一击即溃和文武官员临阵畏葸,深感不满,于天津人民的反侵略
战国魏邑,后入赵。在今河北肥乡县西南。《史记·赵世家》:成侯十七年(前358),“成侯与魏惠王遇葛孽”,即此。
平整秧田田面的农具。元已使用。用滑面木板,长广相称,上置两耳系索,用牛或人拖之,平整田面,保证水层均匀,以利出秧整齐。
蒙古宪宗六年(1256)置威楚万户府,至元八年(1271)改为威楚路。治威楚(今云南楚雄市)。属云南行省。辖境相当今云南楚雄、牟定、南华、双柏、景东、镇沅、景谷等市、县地,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名
书名。唐包谞撰。二卷。记述安禄山、史思明、史朝义叛乱事。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指设于京师之府,如唐代的京兆府,宋代的开封府,明代的顺天府、应天府,清代的顺天府。亦指设于陪都之府。其长官为府尹,亦称“京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