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蜀科

蜀科

又称汉科。三国蜀法律。刘备定都成都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共造《蜀科》,为蜀国主要法规。其文已佚,科条可考者有弃市、夷三族、徙等刑种,并规定有反逆罪、私酿酒罪等。

猜你喜欢

  • 脱思麻探马军四万户府

    元代地方军府名。秩正三品。隶吐蕃等处招讨使司,掌探马赤军,镇守脱思麻地区。置万户五员,千户八员,经历一员,镇抚一员。

  • 开塞

    《商君书》篇名。阐述商鞅的历史观点和法治主张。把人类社会历史分为“三世”,认为“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是谓“世事变而行道异也”。夏、商、周三代“异势”,治道亦异。当今之世强

  • 书疑

    书名。南宋王柏撰。九卷。疑《今文尚书》有口传意读之讹,错简脱简甚多;又疑《古文尚书》有汉儒作伪,故考证前人之说,断以己意,力图移易补缀,以复全经。如谓《论语》“咨尔舜”二十二字及《孟子》“劳之来之”等

  • 镇江府

    北宋政和三年(1113)以润州为徽宗潜邸,升为镇江府。治丹徒县(今镇江市)。属两浙路。辖境相当今江苏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等市、县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为镇江路。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改

  • 异途

    清代官吏由议叙、捐纳、杂流、官学生、俊秀等出身者为异途。异途经保举,亦同正途出身(旗人免保举),但不得考选科道。异途出身汉人非经保举、汉军非经考试,不得授京官及正印官。

  • 九经字样

    书名。唐唐玄度撰。一卷。大和七年(833),翰林待诏唐玄度奉敕复定石经字体。凡四百二十一字,分七十六部,可补《五经文字》所不载。每字以同纽之字为音,注四声,以纠正俗字之误。开成二年(837),继《五经

  • 明成祖实录

    即“明太宗实录”。

  • 非攻

    《墨子》篇名。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着重论述攻伐与盗窃同样不义。中篇认为兴师动兵,必妨民农事,伤民性命,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且造成内部矛盾激化,以致亡国。下篇论述攻伐违背天、鬼、人之利,但对防御战争予

  • 剧曹

    汉代官府依事务繁简有剧平之分,剧曹即事务繁杂的办事机构。东汉尚书分六曹,常曹有令史三人,后剧曹另增三人。

  • 挽郎

    执事于皇帝、皇后等丧礼之仪仗队员。又称挽僮。晋制,帝后出殡,选公卿以下六品子弟为挽郎,牵行灵柩唱挽歌。南朝宋陈、北魏、唐、宋置,均选品官子弟担任,为入仕途径之一。南朝宋制,选六品以上子弟为之,人数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