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匣刺
元人。中统年间袭父职为千户,守东川,屡败宋兵。至元三年(1266),为东川路先锋使。五年,兼管京兆、延安两路新军,戍守东安、虎啸山城。后多次参加围攻宋钓鱼山。十二年,率舟师再攻钓鱼山,围重庆,败宋将赵安军。旋得病,就医泸州。被泸州反元军擒杀。
元人。中统年间袭父职为千户,守东川,屡败宋兵。至元三年(1266),为东川路先锋使。五年,兼管京兆、延安两路新军,戍守东安、虎啸山城。后多次参加围攻宋钓鱼山。十二年,率舟师再攻钓鱼山,围重庆,败宋将赵安军。旋得病,就医泸州。被泸州反元军擒杀。
官署名。辽北面官,掌刑狱听讼等事。神册五年(920)始设皇都夷离毕。后置为院,设夷离毕、郎君、敞史、选底等职。
948或949—998北宋开封(今属河南)人。以笔札事晋王赵光义。太宗即位,补殿直,随曹彬北伐。历巡检、都巡检。淳化五年(994),李顺起义军攻梓州,他率军坚守,又解阆州围,在蓬州老鸦山击败起义军。累
即少昊。相传“少昊曰清。清者,黄帝之子清阳也,是其子孙名挚立。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号曰金天氏”(《汉书·律历志下》)。
北魏之寺院地租。文成帝和平初,沙门统昙曜奏平齐民及诸民能岁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祇户,粟则为僧祇粟。原用以赈给饥民。后因主司冒利,规取赢息,侵蠹贫下,莫知纪极,逐渐变为寺院剥削贫民之高利贷资本。
书名。元苏天爵编。十五卷。天历二年(1329)以前成书。收录四十七人传略,采自一百二十余篇碑传和其他资料,分别注明出处。编辑体例仿朱熹《名臣言行录》和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而有所变通。明初修《元史
书名。清程瑶田著。二十一种,四十七卷,另附所辑《嘉定赠别诗文》一卷。其中《仪礼丧服文足征记》订正郑玄《仪礼注》之失;《禹贡三江考》驳辨以《禹贡》扬州“三江”为三条水之说;《宗法小记》、《考工创物小记》
在今河南浚县东南。北齐移石济关于此,改名白马关,北周改为黎阳关,唐又称白马关。
唐自四川盆地通向云南的重要道路。当系在先秦时已存在的通向西昌盆地一线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修治展筑而成。起自黎州(治今四川汉源县西北),渡大渡河而南,出清溪峡(今汉源县西南),溯越巂河谷,逾相公岭,经今西
1489—1540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勉之,号五岳山人。诸生。屡试不第。从学于王阳明、湛若水。又学诗于李梦阳。工诗文,好农桑。著有《稻品》(《理生玉镜稻品》)、《蚕经》、《西洋朝贡典录》、《
①(约前468—前376)战国时鲁国(一说宋国)人,名翟。墨家创始者。曾为宋国大夫。初“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病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淮南子·要略训》),乃另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