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崑焘
清湖南湘阴人,字仲毅,号意城。郭嵩焘弟。道光举人。早年受业于长沙岳麓书院,精儒家性理,好经世之学。咸丰二年(1852)参佐湖南巡抚张亮基戎务。嗣襄办湖南巡抚骆秉章军务,献计越境镇压太平军,并与左宗棠筹设盐、茶厘金两局,筹措军饷,因时协济,以内阁中书用,并加五品衔。后相继为湘抚毛鸿宾、恽世临、刘琨等谋划镇压太平军与贵州苗民义军。著有《说文经字正谊》、《云卧山庄诗集》等。
清湖南湘阴人,字仲毅,号意城。郭嵩焘弟。道光举人。早年受业于长沙岳麓书院,精儒家性理,好经世之学。咸丰二年(1852)参佐湖南巡抚张亮基戎务。嗣襄办湖南巡抚骆秉章军务,献计越境镇压太平军,并与左宗棠筹设盐、茶厘金两局,筹措军饷,因时协济,以内阁中书用,并加五品衔。后相继为湘抚毛鸿宾、恽世临、刘琨等谋划镇压太平军与贵州苗民义军。著有《说文经字正谊》、《云卧山庄诗集》等。
指用于赡学的官田。以地租作为祭祀、教师薪俸和补助学生及贫士的费用。南唐时,“庐山国学”已有学田数十亩。宋仁宗时,始赐国子监学田五十顷,又累诏州郡立学,赐学田五至十顷。神宗熙宁四年(1071)定以十顷为
方镇名。唐咸通六年(865)升江南西道都防御团练观察使为镇南军节度使。乾符元年(874)复为江南西道观察使。龙纪元年(889)又升为镇南军节度使。治洪州(今南昌市)。较长期领有洪、饶、吉、江、袁、信、
或作哈昔牙。叙利亚语Hashia的音译,意为“圣徒”,基督教聂思脱里派教士的称号。
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十一月建立于河东郡汾阴县汾阴脽上祭祀大地的祠庙。同年六月,得宝鼎于祠旁。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荣河镇西北。武、宣、元、成诸帝亲至此祠行祀礼,见于《汉书》本纪及《郊祀志》者达十余
西周末和春秋战国时期古铜矿遗址。在今新疆尼勒克县城南约3公里的天山奴拉赛沟谷,喀什河南岸。已发现古代采矿竖井口十余处和冶炼遗址一处。采矿平硐内有大量横空支架的圆坑木,两端插入矿壁,上下数层。还有大量采
报纸名。清宣统三年正月十五日(1911.2.13)在汉口(今湖北武昌)创刊。日报。留日学生彭渊恂、虞和德等发起,彭任总编辑。以“提倡实业,增进文化”为宗旨,颇“敢言”。发行半年,因揭载清军管带萧某有伤
1878—1965江苏川沙(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字任之。清光绪举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上海担任爱国学社义务教员。后在乡兴办小学堂和女学,因讲演获罪,亡命日本。三十一年入同盟会,任该会上海干事
见“焉耆”。
官名。一作修行。汉代置,为郡府小吏。东汉河南尹员吏九百二十七人,有循行二百三十人。三国魏、晋沿置。
①古代刑具。拷问囚犯的棍棒。《新唐书·刑法志》:“凡杖,皆长三尺五寸,削去节目。讯杖,大头径三分二厘,小头二分二厘。”明代的讯杖以荆条制成,长亦三尺五寸,大头径四分五厘,小头三分五厘。行刑时,杖打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