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府
北宋政和三年(1113)以润州为徽宗潜邸,升为镇江府。治丹徒县(今镇江市)。属两浙路。辖境相当今江苏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等市、县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为镇江路。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改为江淮府,同年又改为镇江府。明属南京。清康熙后属江苏省,雍正后辖境领有今镇江、丹徒、丹阳、溧阳、金坛等市、县地。1912年废。
北宋政和三年(1113)以润州为徽宗潜邸,升为镇江府。治丹徒县(今镇江市)。属两浙路。辖境相当今江苏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等市、县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为镇江路。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改为江淮府,同年又改为镇江府。明属南京。清康熙后属江苏省,雍正后辖境领有今镇江、丹徒、丹阳、溧阳、金坛等市、县地。1912年废。
一作黄胜许。元人。上思州(治今广西上思南)同知。至元二十九年(1292),聚众二万反,借兵交趾(今越南),据忠州(治今广西崇左东)。兵败,逃入交趾。此后二十余年,时降时反。不知所终。
①瓷窑中专事烧窑之作头。其主要业务为组织烧窑发火、疏通火路、监视火候,故又称看火作头。一般每窑设看火作头四五名,烧火匠二名。②即“窑户”。
《书·禹贡》谓古黄河下游“北播为九河”。《尔雅·释水》列为九河之一。据《汉书·沟洫志》成帝时河堤都尉许商言,鬲津故道在西汉平原郡鬲县(今山东平原县西北)附近,与徒骇河(在今河北献县、青县南)“相去二百
即今福建闽江流径福州市南一段。五代周显德三年(956),南唐建州帅陈海败吴越兵于南台江;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吴汤和自明州渡海攻福州,驻师南台河口,福州遂下,皆即此。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桂阳军置。治平阳县(今桂阳县),辖境相当今湖南桂阳、嘉禾、临武、蓝山等县。属湖广行省湖南道宣慰司。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桂阳府。
书名。简称《开天遗事》。五代时王仁裕撰。原四卷,一百五十九条。今本二卷(或作一卷),一百四十六条。杂叙唐玄宗时简短琐事,以宫廷轶闻与奇异物品为多。对玄宗、杨贵妃、杨国忠及王公贵族的淫糜生活叙述较详;于
?—160东汉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东北)人。宦官。桓帝初为中常侍,延熹二年(159)奉命与宦官徐璜、具瑗、左悺、唐衡合谋诛除外戚梁冀,以此封新丰侯,食邑二万户。徐璜等亦同日封侯,时称“五侯”。恃宠骄纵,
1592—1672明末清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名有性,以字行。居太湖中洞庭山。崇祯十四年(1641),苏州、吴江等地瘟疫流行,遍及山东、浙江,亡者甚多,当时医家以治伤寒法疗之均无效。他通过实际观察,
清代提督之俗称。
①春秋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市西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前545):“公过郑,郑伯不在,伯有廷劳于黄崖”,即此。②在今四川汶川县南。唐贞元时,韦皋发兵出黄崖以扰吐蕃,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