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志
书名。又名《北齐志》。隋王劭撰。十六卷,一作十七卷、二十卷。劭早年曾仕北齐,熟悉当朝史事。以北齐诸帝《起居注》为主,博采异闻,用编年体撰成。善于运用方言口语,叙述事件、人物,能忠于史实,务存直笔。一般史书每尽载帝王禅让的诏策敕令,本书亦能革除此弊。已佚。
书名。又名《北齐志》。隋王劭撰。十六卷,一作十七卷、二十卷。劭早年曾仕北齐,熟悉当朝史事。以北齐诸帝《起居注》为主,博采异闻,用编年体撰成。善于运用方言口语,叙述事件、人物,能忠于史实,务存直笔。一般史书每尽载帝王禅让的诏策敕令,本书亦能革除此弊。已佚。
1875—1945山东无棣人,字坚白,号韩斋。举人出身。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入岑春煊幕。二十九年岑总督两广,任以总文案兼管学务、练兵处。次年随岑入桂,历任营务处、布政使等要职。三十三年升广西巡抚
约1802—1865清末浙江桐乡人,字薪安,又字定圃。道光进士。曾任杭州教谕。工医,读书广博。所著《冷庐医话》论述精广,多个人识见,故在“医话”著作中素负声誉。临证注重问诊,谓“脉理渊微,知之者鲜,推
1205—1259元弘州(今河北阳原)人,字彦诚。少侍太宗,后奉使西域。太宗七年(1235),随皇子阔出攻宋,克枣阳、光化、随、郢等军、州。得名士数十人,于燕京(今北京)建太极书院,讲授理学。继耶律楚
官名。晋、南朝宋时为大鸿胪别称。梁、陈由大鸿胪改名,有丞,掌朝会时赞导礼仪。梁九班,陈三品、中二千石。北齐置为鸿胪寺长官,三品。历代沿置,亦称鸿胪寺卿。隋初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因之。唐高宗、武则天
?—633唐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字玄胤。习律令,有才干。隋末,为门下录事。后为李世民所得,引为秦王府士曹参军。贞观元年(627),擢为大理少卿。执法无私,为时所称,转尚书左丞。四年,拜民部尚书,参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青铜刀钱。弧背凹刃、刀身边缘隆起。刀面竖铸阳文地名,加“之夻夻”或“夻”字样,夻字旧释“法”,或释“大”。“”旧释 “化”(货),或释“契”,或释“刀”。可分为以下几种:(1)“节(
因犯罪而罚处劳役的官吏。
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掌之一。属尚服局。员二人,从九品。为司仗、典仗之佐。协掌朝贺时帅女官擎执仪仗之事。唐改正八品。宋、金、明悉如唐制。
官名。北魏置。外都坐大官的属官,佐其审理案件。《魏书·沈文秀传》:“显祖重其节义,稍亦加礼之,拜(文秀)为外都下大夫。太和三年(479),迁外都大官。”太和改制罢。
1740—1816清直隶大名(今属河北)人,字武承,号东壁。乾隆举人。嘉庆初,选授福建罗源知县,调上杭知县,继又回任罗源,后以老病乞休。自是往来河北,以著述为务。其学专于治经,以怀疑、辨伪、考信三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