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
见“石抹不老”(454页)。
见“石抹不老”(454页)。
蒙古部名。又作阿霸垓。成吉思汗弟布格博勒格图(别里古台)十八世孙塔尔尼库同始称所部之名。其孙(一作曾孙)多尔济,号额齐格诺颜,原附属察哈尔,后为避林丹汗侵虐,迁牧喀尔喀,游牧于克鲁伦河,依车臣汗硕垒。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玉树二十五族之一。驻鄂穆曲河南。东界囊谦,西临中坝麦马,南抵拉岭与琼布色尔扎族为界,北至鄂穆曲与囊谦接。有百长2员,属民40余户。信奉喇嘛教。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今属囊谦县。
回族拳术。元末明初始于安徽。从第一代始祖沙阿訇起,至今已有20代。回族内部以“秘谱”相传。今流传于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及安徽蚌埠、滁县、阜阳、合肥、六安等地,均有门人。多在“查拳”门下,以查拳”为主,
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旧葬俗之一。主要流行于阿拉善一带。蒙古语,意谓“坐棺”。凡地位较高台吉逝世,须以棺收殓,使坐其中,施行火葬。尸体焚化后,检其骨灰,用布包好,或以瓦罐盛之,存放于定远营内南北2寺,或择
藏语音译,意为“二头人”。参见“达诺”(723页)。
见“阔连海子”(2275页)。
高句骊国第十世王延优的谥号。延优于汉献帝建安二年(197)继位,三国魏明帝太和元年(227)死,此为死后国人所尊加的谥号。
见“乞勒尼卫①”、“乞烈尼卫”(125页)。
古水名。所指众说纷纭:今或认为是诺敏河,有说为诺敏河与嫩江合流处以北之嫩江,一说是今洮儿河,或说是洮儿河北源尔果河;旧有说为今嫩江之别称,一说是嫩江上游支流甘河,或说是其下游支流绰尔河;日本学者有说为
见“越里吉”(21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