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山王大鼎

中山王大鼎

战国时期中山国祭祀礼器。亦称“铁足大铜鼎”。周慎靓王六年(中山王十四年,前315)由中山王下令制作,用以祭祀上帝和祖宗。器高51.5厘米,最大直径65.8厘米。鼎身扁圆,盖顶有三个环纽,附耳,腹中部有一道凸弦纹,蹄足。鼎身铜质,鼎足铁质。采用分铸法制造,鼎身铸造成型后,再将鼎足等附件以嵌铸法联为一体。鼎身刻有铭文77行,共469字,记述了燕国内乱,颂扬司马赒平燕内乱,扩展领土的功德,告诫嗣子警惕燕国内乱在中山国的重演。周赧王七年(前308),王死后,其子��将大鼎等葬于父墓中。1978年出土于河北省平山县战国时期中山国墓葬的1号墓(王墓)中。铭文横竖刚直,圆弧匀畅,结构秀丽洒脱,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补充了文献记载的不足,是研究中山国历史和文化的珍贵文物。

猜你喜欢

  • 卖桐花

    解放前湘西和贵州铜仁、松桃一带民族地区高利贷者对当地桐民的一种剥削方式。高利贷者在每年桐树花开季节,贷给桐农现金或实物,事先把本息合并计算,按低价折合桐子若干斤,秋后收桐子归还。若折合桐油计算,称“卖

  • 孛罗不花

    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镇南王※脱欢孙,脱不花子。泰定二年(1325),父卒,年幼,以叔父帖木儿不花袭王位。天历二年(1329),袭父爵,镇扬州。至正七年(1347),奉命平定集庆起义军,继与叔父威

  • 索岱

    蒙古语音译。亦译索戴。意为福荫、洪福、伟大、神圣、威力等,与※索多意义相同,仅用于女姓。明代蒙古称成吉思汗为索多,称下嫁斡亦刺(瓦刺)的公主为索岱,故瓦刺贵族被称为索岱的后裔。瓦刺领主※脱欢欲夺取大汗

  • 大良顺

    金朝官员。渤海王室后裔。任南京留守判官。贞元三年(1155),南京(今河南开封市)宫殿大火,因罪杖80,削官三级。大定二年(1162),随元帅左都监徒单合喜攻宋。以宋将吴璘以20万兵围德顺(治今宁夏隆

  • 若鞮

    匈奴语音译。或省称“鞮”,意为“孝”。《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匈奴谓孝为若鞮”。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呼韩邪单于附汉,慕汉帝谥号为“孝”,故自其子复株累若鞮单于以下至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盒于

  • 凉州都督府

    唐代设置于陇右地区的军政机构。高祖武德七年(624),以凉州总管府改置,督凉、肃、甘、肃、瓜、沙、伊、芳、文8州。太宗贞观元年(627),废为神乌县。高宗总章元年(668)复置。咸亨元年(670),升

  • 察哈尔盟

    民国时内蒙古设置的盟名。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清时为内蒙古察哈尔部。1914年改设察哈尔特别区,1928年设省,1936年盟明。管辖上都、明安、太仆寺左右翼、镶白、正蓝、正白、

  • 托云布

    ?—1892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瓜尔佳氏。初从征太平军与捻军,赐号“绰勒郭兰阔巴图鲁”。攻宁夏,解平罗围,迁协领,晋副都统。玛纳斯之役,连战60余日,予骑都尉世职。光绪十一年(1885),创发乞休

  • 五体清文鉴

    即“清文鉴”(2106页)。

  • 克儿

    即“乞儿诺尔”(1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