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伊逊河卫

伊逊河卫

见“也速卫”(141页)。

猜你喜欢

  • 兀者稳勉赤千户所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亦作窝集沃勒齐所。永乐三年(1405)三月,女真野人首领温勉赤来朝,以其居地置所,命温勉赤等为千百户等官,在今松花江中下游流域。

  • 雍闿

    ?—225三国时蜀国西南部大姓首领。益州郡(今云南省中南部地区,治晋宁县东北晋城镇)人。先世系汉族移民,因世居南中,深受当地少数民族影响,“恩信著于南土”,为汉夷所服。后主建兴元年(223)前后,在吴

  • 纳钵西路

    见“孛老站道”(991页)。

  • 伊尔德

    1606—1661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舒穆禄氏。天聪三年(1629),从其叔扬古利略明锦州、宁远有功,复随军征明北京,败山海关援兵。五年,从征明大凌河。因功授骑都尉世职,寻擢护军统领。崇德二年(1

  • ?海道行军大总管

    官名。唐征龟兹之行军建置。龙朔二年(662),龟兹恃吐蕃而叛唐。高宗遣苏海政为行军大总管,统突厥阿史那弥射、阿史那步真二可汗所部出讨之。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南,与吐蕃约和而归。

  • 葛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所设可河卫、正统(1436—1449)后所设海河卫皆称作噶哈卫。

  • 南充国县

    古县名。东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将原充国县南部境土析出置此县。成汉时(304—347),又将西充国县并入。因其初为“蛮夷”之地,故加“国”字。南朝梁时改为南部县,即今四川南部县地。

  • 的令

    ?—1374明洪武年间苗族起义首领。贵州平伐(今龙里东南一带)人。苗族。洪武六年(1373),与的若等率大平伐苗民起义。谷峡、刺向关等地苗民纷起响应,聚众树栅,攻的敖等寨。七年,遭贵州指挥张岱的镇压,

  • 孛极烈

    即“勃极烈”(1584页)。

  • 宁洱县

    县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建置,治所在今普洱宁洱镇。由普洱府分治,隶普洱府。辖境包括普藤、西双版纳之勐旺、整董、勐乌、乌德(勐乌、乌德后为法国殖民者侵占),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