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传大召

传大召

藏语称“门拉莫钦波”,清译“摩罗木”或“默朗穆”,意为“大愿法会”。通称“传大召”。始于明永乐七年(1409),宗喀巴为纪念释迦牟尼,于藏历正月,在拉萨大昭寺倡办了一次讲论佛经、发愿祈祷的宗教法会(即传召)。宗喀巴涅槃后,中断19年,二世达赖根敦嘉措时始恢复,以后每年举行,成为惯例。法会从藏历正月初三至二十四日。届时,三大寺僧众及卫藏、安多、康区各地僧众齐集大召寺,进行各种宗教活动。至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时,开始在法会中以辩论佛经的形式,从三大寺僧徒中选取头等格西。法会期间,由哲蚌寺铁棒喇嘛接管拉萨市政的封建特权,维持拉萨市区秩序。与此同时,二月亦举行法会,规模较小,藏语称“聪确”,意为“奉献会”,为别于“传大召”,通称“传小召”。法会最初旨在祈祷一年吉祥,后成为宣扬宗教乃致寺院以其特权借机索取民财。民主改革后,僧众仍参加此活动。

猜你喜欢

  • 秃鲁和伯

    元顺帝朝蒙古牧民起义首领。蒙古八邻部人。详见“哈剌那海”(1639页)。

  • 中国共产党新疆省支部

    见“先锋社”(790页)。

  • 马元康

    明末象棋国手。云南永昌(今保山县)人。回族。与诗人、书画家闪仲俨之婿马元中兄弟友善,常与之为桔中之乐,被誉为“棋界巨擘”。曾与旅行家徐宏祖(霞客)对奕。亦长诗文。

  • 阿固郎

    唐代靺鞨首领。武德五年(622),代表靺鞨族大首领朝唐。此后,靺鞨频遣使向唐朝献。

  • 额尔德尼伯克

    ?—1770中亚霍罕城首领。又称伊尔达纳比、额得讷比。乌兹别克族。十八世纪中期,统一费尔干纳地区,势力渐长。乾隆二十四年(1759),率属附清,屡遣使纳贡,并派人至喀什噶尔(今喀什)等地贸易。自二十五

  • 巴郡

    古郡名。秦置,治所在江州县(今四川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属益州。辖11县。与南郡境内诸族统称为※巴郡南郡蛮。多为※廪君蛮或※槃瓠蛮后裔。东汉兴平元年(194),分置永宁郡与巴郡,治所在阆中县(今四川

  • 夹谷谢奴

    金将领。隆州(治今吉林农安县)纳鲁悔河人。女真族。夹谷(亦作加古)氏。骠骑上将军阿海孙,曷懒路都统不刺速长子。善骑射,通女真、契丹大小字及汉字。及长,随父见太祖阿骨打,总领左翼护卫。从攻西京(今大同)

  • 瓯骆

    即百越民族群中西瓯、骆越两支之合称。今学术界有2说:一说西瓯与骆越为两支,一说为一支二名。参见“西瓯”(690页)、“骆越”(1782页)。

  • 番汉合时掌中珠

    西夏文一汉文双解通俗语汇集。西夏党项人骨勒茂才编,成书于夏仁宗乾祐二十一年(1190)。木刻本,蝴蝶装,共37页,至少有两种版本传世。序言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种,内容相同。其中记有“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

  • 家曲

    土族传统歌曲。又称“宴席曲”,土族语称“十道主亦儿”。流行于青海互助、民和、大通等地。款待宾客或婚礼时演唱。大都一问一答,短小精悍。分赞歌,问答歌和婚礼歌。赞歌,系款待贵宾时,宾主之间以比喻、夸张、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