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侗舞

侗舞

侗族民间传统舞蹈。有多耶、龙喘、芦笙舞、款会舞、坡会舞、祀神舞等几种类型。“多耶”是边唱边跳的集体歌舞,无乐器伴奏,多在正月举行。主要流行于贵州黎平、榕江、从江,广西三江和湖南通道等侗族地区。“龙喘”是青年男女分成两队、旋绕成螺丝圈的舞蹈形式,多于祭坛前进行,流行于贵州榕江及黎平的一些侗族地区。“芦笙舞”分娱乐性和表演性两大类,舞者手持芦笙边奏边舞,曲调多达百余种。舞蹈多模拟人们的各种劳动或动物的动作。曲调悠扬,舞姿健美纯朴,充满生活气息。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湖南通道、贵州从江、黎平等地侗区,各地都有定期的大型芦笙舞活动。“款会舞”系举行款会时的舞蹈。“坡会舞”是男女青年在坡会上进行娱乐的舞蹈,步伐明快轻松,充满浪漫色彩。“祀神舞”是宗教活动中的舞蹈,现多不流行,只有舞龙、舞狮等活动仍继续保持。

猜你喜欢

  • 云南西双版纳和红河南岸部分哈尼族地区一种家族组织。由若干父系血缘关系家庭组成。有自己的姓氏和族长,有些还有共同的墓地和少量的公有土地。同一个“谷”的男女严禁通婚。族长由懂得族规的年长男子担任。随着家族

  • 费英东

    1564—1620后金勋臣、五大臣之一。满族。瓜尔佳氏。苏完部长索尔果子。世居苏完部(今吉林双阳县境内)。明万历十六年(1588),率部归附努尔哈赤,隶镶黄旗满洲。以骁勇善战著称,尚努尔哈赤孙女、褚英

  • 钦察

    ①古部落名。又作钦叉、乞卜察克、可弗叉、克鼻稍、库蛮、波洛维赤、乞卜察兀惕等。属突厥语族。分布于里海、黑海以北,东起押亦河(今乌拉尔河),西至秃纳河(今多瑙河)。从事游牧及农业,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亦信

  • 平淀

    简称“淀”,亦写作“甸”。契丹民族对水旁平地之称谓(非同中原以“淀”称湖泊之类),如《辽史》所记“黑山平淀”、“黑河平淀”、“辽河之平淀”、“春州北平淀”等。塞北多山岭大漠,凡河旁湖畔,地平土沃,水草

  • 察哈尔蒙古牧厂

    清代在察哈尔蒙古游牧地设立的官办牧厂。察哈尔游牧八旗为内属旗,由清廷直接控制,各地土地除部分归牧民游牧外,大部分属于官地,清政府利用官地发展养马业。顺治年间(1644—1661),建立小型马群,后改为

  • 那木札勒

    见“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2238页)。

  • 拜唐阿

    满语音译。亦作白唐阿、柏唐阿。“执事人”之意。清朝定例:凡在旗的京师内外大员的成丁子弟、拥有世职的家族成丁、候补旗员、亲军以及闲散人等,均须依八旗世仆效忠君主之义,为皇家事务服役,为期5年,不可规避。

  • 寿富

    ?—1900清朝宗室。满洲正蓝旗人。礼部侍郎宝廷子。字伯茀、菊容。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二十四年(1898)进士,选庶吉士。愤国势,八旗人才不济,日衰,撰《劝八旗官士文》。立知耻会,励以自强。由

  • 恭镗

    ?—1889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字振魁。大学士※琦善子。初授吏部主事,后历任郎中,兼内务府银库员外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出任湖北荆宜施道。曾参与镇压江陵白莲教起义,加按察使衔

  • 清太祖

    即“努尔哈赤”(12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