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儋州起义

儋州起义

明代黎族人民反抗官府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武装起义。弘治(1488—1505)间,知府张桓、余浚贪残苛敛,每年强迫儋州七坊峒黎族农民缴纳“额粮”八百石,且官役频繁,使黎族农民“困于征求”。弘治十四年(1501),以符南蛇为首的儋州七坊峒黎族举行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并遣人刻箭传约,3州10县诸黎峒皆应之,“拥众万余”。先后围攻儋州、昌化、临高等县,攻占感恩县城,使“琼州西路一千余里,道路不通”,海南危在旦夕。朝廷调官军2万余人,分5路征剿。起义军据险迎敌,歼灭官军3千余人。后又袭都指挥何靖驻保吉之官军,杀伤“不可胜计”,起义军声势益炽。朝廷令征瑶将军伏羌伯毛锐以两广总兵统汉、土兵10万增援。起义军寡不敌众,于弘治十五年(1502)被残酷镇压。

猜你喜欢

  • 咭咕杜

    东乡语音译。东乡族青少年喜爱的民间体育活动。流行于甘肃临夏县东乡族地区。源自古代东乡族青少年模仿父兄抵御外侮,射矢鸣镝。“咭咕杜”是用硬木削成鸡蛋般大小的椭圆形木球。比赛时,十几人分成两组,每组五六人

  • 八都

    见“拔都”(1363页)。

  • 克孟牯羊苗

    见“康佐苗”(2101页)。

  • 辽阳府

    见“东京”(507页)。

  • 元史

    书名。记载元朝兴亡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明初官修,宋濂、王炜任总裁。210卷。洪武二年(1369)开纂,三年成书。内本纪47卷,纪太祖至顺帝十四朝史事。除顺帝纪外,余多取材于元十三朝《实录》。前

  • 磁家务窑

    契丹王朝时期重要烧瓷窑址。位于今北京房山县磁家务。北靠半壁山,南临大石河。1981年调查发现。规模较大,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00米。烧造年代较长,始烧于契丹初期,金代有所发展,直到元代方停。器物种

  • 大冀

    春秋战国时吴、越的一种战船。吴、越境内河道纵横,居民擅长造船与水战,“以船为车”,军船种类繁多,这是其中最大的一种,“广丈六尺,长十二丈,容战士二十六人,棹五十人,舳舻三人,操长钩矛斧者四,吏仆射长各

  • 足本

    藏语音译,又译久本,意为“十户长”、“什夫长”,藏区多设此职,为藏军中最低武职。解放前,在四川甘孜藏族牧区基层组织中,此职只管一个“足伙”(十户牧民),由※“车瓦”(当差纳税者)等级的牧民轮流担任,任

  • 松漠都督府

    唐代纳抚契丹所置府名。※契丹原附※突厥,贞观二十二年(648),※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窟哥举部投唐,唐太宗“乃置松漠都督府,以窟哥为左领军将军兼松漠都督、无极县男,赐姓李氏”(《旧唐书》卷199)。更

  • 万丹尕柔

    俗称“尼羌”。土族语音译,意为地方保护神。青海互助县※佑宁寺霍尔人首领的塑像。土族人民视其为自己的祖先,备加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