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元晖

元晖

①(?—519)北魏宗室。字景袭。鲜卑元氏(拓跋氏)。河间公元德子。颇涉文史。宣武帝即位,拜尚书主客郎,改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领右卫将军,掌禁中要密之事。迁吏部尚书,纳货用官,皆有定价,大郡2千匹,次郡1千匹,下郡5百匹,其余官职各有差,天下号曰市曹。出为冀州刺史,检括丁户,听其归首,得调绢5万疋。聚敛无度,百姓患之。孝明帝(516—528)初,拜尚书左仆射,摄吏部选事。后与任城王元澄等共决门下省大事。雅好文学,招集儒士崔鸿等撰录百家要事,名为《科录》,共270卷(一说70卷),上起伏羲,迄于晋,凡14代。卒,赠司空公,谥文宪。 ②北周、隋朝大臣。字叔平。河南洛阳人。鲜卑元氏(拓跋氏)。魏恒、朔二州刺史元琛孙,尚书左仆射元翌子。少颇好学,涉猎书记。为宇文泰赏识。召补相府中兵参军,迁武伯下大夫。曾出使突厥,以功拜宾部下大夫。北周保定(561—565)初,被大冢宰宇护文引为长史。天和三年(568),以多才辩,与千乘公崔睦出使北齐。迁振威中大夫。及周武帝聘突厥后,令其致礼。加开府,转司宪大夫。及平关东,奉命安辑河北,封义宁子。大象(579—580)初,加上开府,进爵为公。隋开皇元年(581),拜都官尚书,兼领太仆。二年,奏请决杜阳水灌三畤原,溉地数千顷,民赖其利。三年,转左武候将军,迁兵部尚书,监漕渠之役。未几,坐事免。寻拜魏州刺史,颇有惠政。在任数年,以疾去职。岁余,卒于长安,时年60,谥元。

猜你喜欢

  • 小峡贝子旗

    见“绰罗斯北中旗”(2142页)。

  • 藏语音译,即松耳石,又称绿松石。是藏族常戴的玉石类装饰品。有绿、白、红之分。这种宝石有些出自汉地,有的产于西藏。现广泛流传,男女均佩戴,也多用于装饰各种器物,以示珍贵。佩玉之俗始于吐蕃,并转为官员※章

  • 阙特勤碑

    突厥文碑铭。1889年俄国雅德林采夫在蒙古国鄂尔浑河流域和硕柴达木湖畔发现。碑今仍存原地。为大理石制成,上刻汉文、突厥文碑文。突厥文碑正文60行,刻在大小两块石碑上。小碑一面写13行,应为碑文开头部分

  • 丹增才旺

    清代西藏地方官员。藏族。嘉庆二十年(1815),任孜本。道光二年(1822),与诸噶伦于聂塘寺护卫达赖喇嘛灵童楚臣嘉措,并参加坐床典礼。次年,陪同驻藏大臣巡视那曲、后藏等地。九年(1829),以青海蒙

  • 阐教王

    明朝授予乌思藏必力工瓦地方(今西藏墨竹工卡一带)政教首领的封号。必力工瓦僧即指止贡噶举派僧人。元代,止贡为万户府。洪武二十四年(1391),其地尚师辇卜阇搠思吉结卜遣使坚敦真等,以所获故元云南行省银印

  • 托温

    ①水名。明有托温江,即今流经黑龙江省东部之汤旺河,为松花江左岸支流之一。 ②城站名。为通往奴儿干地方的明代海西东水陆城站之一。故址在今黑龙江汤原境内汤旺河侧,屠寄《黑龙江舆图》称“固木纳城”。辽属五国

  • 邺城

    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地处太行山东麓冲积扇平原,漳河临城横卧,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从春秋时期齐桓公始建,至北周大象二年(580)被毁。邺城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200多年,曾多次营建和

  • 元俟折部

    唐代※奚(又作库莫奚)族部落名。一作元俟析部。是称见于《新唐书》。《新五代史》和《五代会要》记为黑讫支部。活动于饶乐水(今西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南部一带。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奚族部落首领※可

  • 移剌袅

    金代中期契丹起义军将领。契丹族。义军领袖※移刺窝斡弟。海陵王正隆六年(1161)五月,为反抗金朝统治者在契丹地区大肆征兵,随兄起义,十二月,拥兄称帝,建元“天正”,自任六院司大王。次年六月,与金右副元

  • 莫何可汗

    即“叶护可汗”(5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