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元继

元继

?—528

北魏宗室。字世仁。鲜卑元氏(拓跋氏)。道武帝※拓跋珪玄孙,南平王霄次子。从祖江阳王根卒,无子,献文帝拓跋弘以其袭封江阳王,加平北将军。孝文帝时,任安北将军、抚冥镇都大将,转都督柔玄、抚冥、怀荒三镇诸军事、镇北将军、柔玄镇大将。入为左卫将军,兼侍中、中领军,留守洛京。旋迁平北将军,镇摄旧都平城(今大同市东北)。太和二十二年(498),受命伐不愿随魏军南征而相率北归之高车部,遣人慰喻其酋帅袁纥部树者,使之逐渐南附。宣武帝元恪时,任征虏将军、青州刺史,转平北将军、恒州刺史,入为度支尚书。因在青州乘民饥馁,许家僮娶民女为妻妾,又以良人为婢,于永平三年(510)被御史弹劾,免官爵。后任平东将军,镇徐扬,以配合大将军高肇伐蜀。灵太后临朝听政后,以其子元叉娶太后妹之故,复官尚书、骠骑大将军,徙封京兆王。神龟二年(519),转司徒公。后进为太保,位至侍中、太师、大将军、录尚书事、大都督、节度西道诸军事。正光五年(524),率军西讨莫折天生等起事。六年,封太尉。晚年甚贪婪,聚敛无已。牧守令长新任赴官,无不受纳货贿,以相托付。寻因子叉黜官,废于家。孝昌二年(526),复封江阳王。建义元年(528),为太师、司州牧。十月,卒。追赠大丞相、雍州刺史,谥武烈。

猜你喜欢

  • 次对山

    即“欠对山” (380页)。

  • 锻奴

    柔然贵族对突厥之贬称。突厥未兴时,居金山(今阿尔泰山)之阳,“臣于茹茹(即柔然)……为茹茹铁工”(《周书·突厥传》),服役于柔然,故被所轻。至阿史那土门,突厥初兴,求婚于柔然,其可汗阿那瓌斥土门:“尔

  • 师公舞

    亦名跳神。原系壮族师公做“道场”时的舞蹈,今改进为壮族民间舞蹈艺术。流行于广西河池、南丹、宜山、来宾、柳江、鹿寨、融安、贵县、邕宁、武鸣等地。相传起源于唐代。宋代名闻京师的桂林傩舞,乃其前身。表演者1

  • 宁远城

    ①古城名。即今辽宁省兴城市。明为宁远州城。位于渤海北岸汤沙河与女儿河之间。是今东北通向华北交通要冲。原属广宁(今辽宁北镇县)前屯、中屯二卫地。明宣德三年(1428)建。分内外二城。内城周5里余,高3丈

  • 瑚图礼

    ?—1814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完颜氏。乾隆四十六年(1781),由举人考授国子监助教。五十二年(1787),中进士,改庶吉士。五十六年(1791),考试满洲科甲出身,于京堂翰詹各员列第一,奉旨

  • 塔布

    地名。在西藏山南地区。松赞干布时,为前后藏五大翼中约如之一部。因当时其地居有塔氏为主的部落,故名。后改为加查、朗、拉加瑞、匝鲁木吉、金东五宗(相当内地县),约当今西藏自治区加查县和朗县境。噶玛噶举派为

  • 贺什格巴图

    1849—1915清末蒙古族诗人。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沙尔里克苏木人。牧民拉卜杰子。19岁前在村塾学蒙文,通过自学,通晓汉文、藏文。20岁在巴拉珠尔公手下当书吏,因同情“独贵龙”运动,写诗赞美,受牵连

  • 农乐舞

    朝鲜族古老的民间舞蹈。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始于古代辰国。每年在五月插秧和十月秋收之后举行。据《三国志》载,辰国“其舞,数十人俱起相随踏地低昂,手足相应奏节,有似铎舞”。今节日及丰收季节各地均举行。在锣、

  • 热河省

    参见“热河特别区”(1857页)。

  • 白道川

    地名。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平原(亦称土默川)。秦汉以前称※云中川,北魏时称※敕勒川。名称源于呼和浩特西北部大青山中的“白道”。据《寰宇记》载,白道在原阳镇(在今呼和浩特附近)之北,“至山上当路有千余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