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墩
地名。又作八思墩、八丝墩。明代撒里畏兀儿东迁所到达之地,在今青海省祁连县境内。明朝政府特颁发给其大头目管辖此草原的执照。广为流传的历史民歌对此地有如下描写:“走过了千佛洞(敦煌莫高窟),穿过了万佛峡(榆林窟),营帐扎在酒泉城下;沿着山梁走上那高高的祁连山,望见了八字墩辽阔的牧场。草绿花香的八字墩草原,变成了尧乎尔(裕固族)可爱的家乡”。
地名。又作八思墩、八丝墩。明代撒里畏兀儿东迁所到达之地,在今青海省祁连县境内。明朝政府特颁发给其大头目管辖此草原的执照。广为流传的历史民歌对此地有如下描写:“走过了千佛洞(敦煌莫高窟),穿过了万佛峡(榆林窟),营帐扎在酒泉城下;沿着山梁走上那高高的祁连山,望见了八字墩辽阔的牧场。草绿花香的八字墩草原,变成了尧乎尔(裕固族)可爱的家乡”。
明代蒙古外喀尔喀领主。土谢图汗部始祖。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子※格哷森扎孙,诺诺和(伟征诺颜)长子。万历十五年(1587),至土默特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谒见第三世达赖喇嘛,呈献貂皮、帐幕、币帛、牧畜等数
独龙族传说中的始祖。独龙族《创世纪》称:洪水泛滥,仅存兄阿波和妹阿朋二人,居于卡窝卡甫神山。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兄妹成婚。为避免天神归罪,向天神发誓祷告,若将一筒清水倒出,能变成江水,就表示已取得天神
清代满族女诗人。揆叙妹,侄永寿,雍正时官兵部左侍郎。著有《绣余诗稿》。
蒙古国建立前克烈部首领。又译忽儿察忽思、忽儿札忽思。享“杯禄汗”(又译不亦鲁黑罕)尊号。※马儿忽思长子,克烈部著名首领※王罕之父。据《史集》载,驻牧于斡儿塔·巴刺合孙。其父被塔塔儿部长纳兀儿·不亦鲁黑
见“布智儿”(468页)。
蒙古族习俗之一。以右为尊贵。如元代朝会时,君主位置居右,皇后居左,其下座位亦如此,宗亲坐右方,贵妇坐左方。即使在平民幕帐中,亦是男子坐右方,妇女坐左方。成吉思汗分封宗亲,诸子封地在蒙古本土之右,诸弟封
见“商卓特巴”(2093页)。
云南永宁普米族传说人物。相传很久以前,丽江纳西族木土司与永宁土司斗争,战斗中永宁土司失败,全军溃退,丽江土司军紧追不舍,他急中生智,把土司藏在羊皮口袋里,悬于树上,充作过路人存放的储粮口袋,瞒过追兵,
青海、甘肃撒拉族地区对《古兰经》的称法。
清康熙雍正年间山水画家。字啸山,号竹蹊。内蒙古喀喇沁部人。乌梁海氏。自幼从师张海庵(振岳)学山水画,深得其传。在创作方面,初并不懂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后来云游四方,饱览祖国名山大川,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