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古老的民间舞蹈。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始于古代辰国。每年在五月插秧和十月秋收之后举行。据《三国志》载,辰国“其舞,数十人俱起相随踏地低昂,手足相应奏节,有似铎舞”。今节日及丰收季节各地均举行。在锣、
?—1854清朝将领。蒙古镶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道光三年(1823),由护军升兰翎长。七年(1827),升护军校。十年(1830),委护军参领。十六年(1836),兼御前乌枪差使。十八年,任副护军参
1889—1947近代名厨师。又名褚祥。北京牛街人。回族。幼家贫,拜牛街厨行杨华亭门下学习烹饪。聪颖好学,因以成名。清宣统元年(1909),入清宫御膳房,烹制清真菜,技术精进。1914年到北洋政府总统
刻石题记。亦称阿什哈达摩崖。位于吉林市东南15公里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山上。为明代两摩崖文字刻石。第一刻石刻于断崖绝壁上,坐北朝南,其下临江。刻石范围通高135厘米,宽70厘米。第二刻石在第一刻石西3
云南怒江地区傈僳、怒等族的干栏式住房。其构造是:依山坡或土包竖立几十根木桩,上铺木板作地板,四周就着桩柱围上木板、楞木或编制好的竹蔑笆为墙,顶覆木板或竹篾笆、茅草。其中以木板或楞木为墙的称“木楞房”或
1719—1781中国伊斯兰教哲赫林耶派创始人。亦作马明清或马明新,字复生,名真卫。经名伊卜拉欣,道号“维尕耶·屯拉海”(意为“维护主道的人”)。回族。祖籍甘肃阶州(今武都县),后迁金县(今榆中县)马
珞巴族崩尼部方言音译,意为“生气时杀牛”。珞巴族习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以南的珞瑜地方。凡发生争执时,双方不直接对抗,而是在自己门前杀牛,肉分给村里人,把牛尾送给对方以示挑战,若对方敢于应战,即杀
470—501北魏宗室。又称直懃驾头拔羽直,字叔翻。鲜卑元氏(拓跋氏)。献文帝※拓跋弘子,孝文帝※元宏弟,前废帝※元恭之父。太和九年(485),封广陵王,加侍中,为外都大官。后为大理,加卫将军,典决京
见于《蒙古逸史》,即“撒尔塔”(2491页)。
清咸丰五年(1855),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贵州荔波水族以潘新简、吴邦吉等为首领的农民起义。莪蒲、巴容、三洞、羊安等地水族人民群起响应,聚众万余人,攻荔波县城。十月,在水浦与清军激战,大捷。咸丰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