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牦牛部
唐代吐蕃十部落之一。初主要分布于今甘青川藏区交界处。为藏文“bod ka gyag drug)之对音意义。敦煌藏文文书载:“聂墀(赤)赞普,……做了六牦牛部之王”。据考,似与汉嘉郡旄牛夷有关。又称越巂羌,后西迁西藏高原。
唐代吐蕃十部落之一。初主要分布于今甘青川藏区交界处。为藏文“bod ka gyag drug)之对音意义。敦煌藏文文书载:“聂墀(赤)赞普,……做了六牦牛部之王”。据考,似与汉嘉郡旄牛夷有关。又称越巂羌,后西迁西藏高原。
地区名。位于今黑龙江省西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置,治所即今嫩江县。辖域东西400余里,南北600余里。东界瑷珲厅,西接西布特哈,南连讷河厅,北临漠河厅。六朝以前沿革同※龙江府。隋属南室韦地。唐
见“高车十二姓”(1919页)。
即“龙佑那”(496页)。
书名。清末王仁俊撰。2卷,附《西夏文逸目考》1卷。本书搜罗史籍所见之西夏人著述,及西夏对宋、辽、金王朝的表、奏、书、榜等编次成书,虽欠完备,足供参考。本书收入王氏撰《辽文萃》中,有光绪三十年(1904
金世宗昭德皇后陵寝。后,乌林答氏,早年归世宗,甚贤淑。海陵王完颜亮淫乱,尝纳宗室妇于宫中而私之,乌林答氏被召,行至良乡,自杀死。初葬于宛平县土鲁原。世宗即位后,于大定二年(1162),追册为昭德皇后。
见“罗泼”(1415页)。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在甘肃天水市西关城东北后街。元至正年间(1341—1368)所建。大殿五楹、琉璃碧瓦、丹楹刻桷,堂皇壮观。明洪武七年(1374)、隆庆五年(1571)两经重修。1919年地震,殿
?—1670清朝将领。又作托博克。蒙古族。土默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居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隶博硕克图汗。察哈尔部林丹汗攻占土默特后,遂归属察哈尔。天聪六年(1632),清军征察哈尔,林丹汗西
?—1233金官员。本名阿邻,字仁卿。棣州阳信(今山东阳信县)人。女真族。蒲察氏。试补刑部掾。袭兄世袭谋克。正大六年(1229),为安平都尉粘葛合典下都统兼知事。金哀宗迁归德(今河南商丘南),汴京(今
朝鲜古籍名。“三国”指新罗、高句骊(丽)与百济。高丽金富轼著,成书于公元1145年,凡50卷,有朝鲜史学会铅字本和日本昭和六年古典刊行会翻印本。卷一至卷十二曰新罗本纪,历纪自新罗始祖赫居世至敬顺王凡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