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凉山彝族家支制度

凉山彝族家支制度

旧时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以父系血缘集团进行统治和自保的制度。大小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没有出现统一的、完整的政权组织机构,诺伙(汉称黑彝)家支担当其职能。家支虽残存着氏族组织的外型和某些特点,但实质上已蜕变成奴隶主对奴隶实行专政的有力工具。所谓家支,是家、支、户的总称。家,彝语称“措西”或“措加”,即姓氏,如吉狄家、比祖家、洛伍家等,就是姓吉狄的,姓比祖的,姓洛伍的。一般是两个字,也有一个字或三个字的,如马家、甘家、阿勒比家等,均用祖先的名字为家姓。家之下分为大小若干支,彝语称“此杰”,用分支的第一代祖先名字命名。支以下是户,即个体家庭,彝语称“措布”。诺伙家支的特征是:(1)有共同祖先、共同姓氏、父子连名谱系;(2)有较稳定的居住地域。唐宋时期还不断迁徙,元明以来渐趋定居。各家支所属的被统治等级,也住在同一区域内,家支间的疆界不容侵犯;(3)家支内部严禁通婚,违者处死;(4)某家庭因故需要出卖或典当土地,本家支成员有购买优先权。某户绝嗣,本家支内的亲属,依血缘关系远近为顺序继承遗产;(5)保护本家支成员,对贫困者给以资助,对遭外人欺凌者给予支援,对被杀者进行血族复仇;(6)各家支皆有非选举,非任命而是自然产生的头人德古、苏易。在冤家械斗或对外战争中,有冲锋陷阵的英雄一“惹科”或“杂夸”。有家支大会一蒙格;(7)家支有公共火葬场、墓地及安放祖先灵牌的固定地方。根据习惯法,其职能是:(1)维护诺伙奴隶主贵族等级的神圣地位、特权和人身不可侵犯;(2)保护诺伙等级的私有财产不受损害;(3)保护诺伙等级对奴隶和隶属民的绝对统治地位,对任何敢于反抗的阿加、呷西奴隶,都要毒打、卖掉甚至残杀。对大规模的奴隶、隶属民起义,几个家支联合镇压;(4)保护本家支的利益。为了向外掠夺财富、土地及人口,几个家支可以暂时联盟,发动战争。除诺伙家支外,被统治的曲诺及由曲诺下降的阿加、呷西也有家支。他们被视为具有彝族血统,所谓“彝根”。这种家支形式上类似诺伙家支,如有父子连名谱牒、家支头人、家支会议、家支名称等。不同的是,同一家支的成员分属于曲诺、阿加、呷西不同的等级,而同一等级的人,又分别从属于土司、土目及诺伙家庭,被分割统治,力量涣散。家支谱牒不系统、不完整。此类家有二重性:一方面保护自身的利益,向兹目、诺伙进行斗争;另方面是诺伙家支的附属品,为奴隶主的统治服务。

猜你喜欢

  • 敦煌千佛洞

    见“莫高窟”(1825页)。

  • 吴麟

    清代学者。满洲镶黄旗人。姓吴查拉氏。字子端,号晚亭、黍谷山樵。康熙四十九年(1710)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元年(1736),荐举鸿博,预修《明史》,纂《本纪》,充《明史纲目》纂修官。善诗文,工山水画

  • 吐头发

    见“吐豆发”(766页)。

  • 拜寺沟塔

    西夏佛塔。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塔基方形,边长6.2米,高11层,约30米。系密檐式实心砖砌,上绘彩绘壁画。塔西原有寺庙建筑。明代曾重建,1991年被炸毁。

  • 拜霞

    水族节日。水语“拜”,意为“祭祀”,“霞”,为一个类似人形的岩石,水族视之为神,又代表有血缘关系的家族组织。一霞分12股,12股分居在不同地区,但在同一时间祭祀。每12年举行一次。少则6年。逢子、午年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书名。南宋李心传(1166—1243)撰。200卷。记宋高宗一朝史事,一名《高宗要录》。心传,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人,字微之。30岁参加贡举落第,自是闭户读书,成为“有史才,通故实”的学者。后经推荐

  • 阿满泰

    ?—1792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瓜尔佳氏。乾隆二十四年(1759),以披甲从征回疆,收复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市旧称)。三十八年(1773),以蓝翎侍卫从征金川南路,因功升三等侍卫,赐号札努恩巴图鲁

  • 茂北事变

    羌族人民反抗国民党地方当局的武装起义。1942年5月,四川省茂县北部羌族人民不堪官府的压迫剥削,揭竿而起。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千余人,歼灭国民党保安军一个连,后顺岷江南下,直抵四川省第十六行政专署驻地茂

  • 阿旺程勒嘉措

    1737—?清代青海广惠寺高僧。藏族。生于广惠寺北部大雪山之拉肖吉浪沟,由罗桑华丹授居士戒,于章嘉瑞贝多吉前出家。乾隆二十四年(1759),赴西藏求学,由章嘉活佛授比丘戒,并授现证佛灌顶。聆听六世班禅

  • 杂昌战役

    藏族军民反抗英侵略军的战斗。清光绪三十年(1904)一月,由麦克唐纳和荣赫鹏率领的英国侵略军在曲米森谷以欺骗手段偷袭和屠杀大批藏军后,藏军于4月退守杂昌(一译藏昌)谷地。西藏三大寺及后藏热堆寺僧兵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