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京

北京

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或陪都的建号。所在因朝代或时间不同有异。我国少数民族建号北京的有:①匈奴族赫连勃勃于公元407年建夏国,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昌武元年(418)夺取长安(今西安市)称帝,置南台,遂以统万城为北京。 ②鲜卑拓跋珪于公元386年重建代国,改国号魏(史称北魏、后魏等),建元登国。天兴元年(398)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后逐步统一北方,与南朝对峙,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七年(493)迁都洛阳,遂建号平城为北京。 ③沙陀贵族建立的后唐,以其发祥地为太原府(治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后唐同光元年(923)建都洛阳,改太原府为北京。后晋、后汉沿袭不改。 ④金五京之一。天眷元年(1138),金先改辽上京临潢府(故址为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为北京临潢府;天德二年(1150),废北京建号,只称临潢府;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迁都燕京(今北京市),定燕京为中都,以原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已在中都之北,遂改称北京。金北京路治所设此。所置地方行政机构仍曰大定府。此外,我国历史上有北京之称的还有:西晋时(265—316)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江南人称洛阳为北京;南朝宋(420—479)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以南朝宋开国者刘裕幼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因称丹徒(实指京口,丹徒今属镇江市)为北京;唐天宝元年(742),也因太原府(治今山西太原市晋源镇)为唐高祖发祥地,建号北京,上元二年(761)停用京号,次年复称北都;北宋庆历二年(1042),宋仁宗为抗拒契丹贵族对关南地区(相当于今河北白洋淀以东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间县一带)的土地要求,准备亲征,建宋真宗亲征契丹时驻跸的大名府(治今河北大名县东北)为北京;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即位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意欲都北宋故都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建应天府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十一年因都未迁成,废京号;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即位,以其为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治今北京市)改称顺天府,建号北京,相沿至今(永乐十九年都城迁来后一度改称京师,洪熙元年复称北京,正统六年又称京师,历清至辛亥革命称京师不改,但习惯上自永乐以后皆相沿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1949年复称北京)。

猜你喜欢

  • 达尼钦波·桑波贝

    1262—1322简称达尼钦波。元代乌思藏高僧。出身于藏地区萨斯迦款氏家族。元世祖(1260—1294年在位)时,其伯叔八思巴、亦邻真,其族兄弟答耳麻八剌饶吉塔先后受封为帝师,而其父耶歇迥乃(1238

  • 文种

    春秋末赵国大夫。字伯禽(一作子禽)原为楚国郢城人。曾作宛(今河南南阳)令。后仕越为相国,时人多称大夫种。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越为吴所败,越王勾践被困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欲自刎于此。以“汤系夏

  • 陶针

    壮族民间传统医术。亦称“瓷针”。流行于广西壮族民间。主治外感伤风、腰脊背痛、急性痧症等,男女老少均可使用,尤多用于治疗儿科脐风、夜啼、伤食、疳症、虚羸、腹痛等症。施术时,先将破陶瓷碗片置于清水中洗净,

  • 杨僧嗣

    ?—472或473武都国君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后仇池国君主※杨保宗从弟(一作从子)。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受宋扶植的杨元和(保宗子)因势弱不能自立,投奔北魏。遂自称武都王于葭芦(

  • 罗卜藏车布登

    ?—1744清朝将领。蒙古族。喀喇沁部人。乌梁罕(兀良哈)氏。元臣济拉玛(又作者勒篾)后裔。杜棱郡王色棱长子。雍正九年(1731),清军征准噶尔部噶尔丹策凌,奉命与贝子成衮札布率所部兵屯张家口外听调。

  • 小帅

    古代乌桓、鲜卑等邑落首领的称号。邑落为部落的分支,“数百千落自为一部”(《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邑落各有小帅,不世继”(《三国志·乌丸鲜卑传》),由推举产生,执掌本邑落事务,调解纠纷。隶属大人统

  • 格根汗庙

    即“弘慈寺”(645页)。

  • 吃卡满

    蒙古语为吃整个羊心。肃北蒙古族的一种婚俗。新娘被接到新郎家后,由嫂辈将新娘的头梳成新媳妇的发型,佩带金银、珊瑚头饰,然后新郎、新娘同吃煮熟的卡满(即整块羊心),象征两位新人同心。

  • 吉德尼玛衮

    吐蕃阿里王。名意为“太阳依怙神”。《德鸟佛教史》又称“赤·尼玛衮。”吐蕃末代赞普达磨曾孙,贝阔赞之次子,属约松王系后裔。因政权被云丹所夺,遂率臣工眷属西走阿里(又称“堆”,意为上部)开始统辖阿里一带,

  • 西招图略

    书名。清代西藏地方志书。驻藏大臣松筠撰。1卷。成书于嘉庆三年(1798)。道光二十七年(1847)重刻。资料多系著者任驻藏大臣期间亲巡边徼所得。全书共28题(一说27题),分别叙述安边、抚藩、戒怒、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