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忽秃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所设卜忽秃河卫改作布尔哈图卫或布尔哈图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所设卜忽秃河卫改作布尔哈图卫或布尔哈图河卫。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伊宁县东南约52公里处,海拔784米。北倚天山阿吾拉勒山,南临伊犁河。墓地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3.5公里。估计有墓250座,其中多数为土墩墓,少数封堆周围有石圈,个别封圈有石堆。大
辽宁凤城县满族人民的抗捐税斗争。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奉天官府派税吏到凤城、岫岩、安东(今丹东市)等地丈量山荒地,征收苛重的山荒税,定百亩征交税银50两。农民无力支付,满族人伊品三、鲍化南、朗振
东晋时龟兹国王。又作帛纯。白霸后裔。太元八年(383),龟兹城(今新疆库车)遭前秦将吕光攻,举兵抵抗,婴城固守。次年,倾国财宝请援于※狯胡,得狯胡王弟呐龙、侯将旭及温宿、尉头等国王号称70万大军救援,
约1656—1717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重要首领。原名拉藏鲁贝。博尔济吉特氏。祖达延、父丹增达赖,世掌藏政。康熙四十年(1701)父死,兄丹增旺杰继位。他贪嗜权力,杀兄自袭为汗。以西藏第巴桑结嘉措擅权,
?—1703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赫舍里氏。索尼次子。初任康熙帝侍卫,由三等升一等。康熙六年(1667),佐帝智捕权臣鳌拜。后历任吏部侍郎、大学士。十一年(1672),以《清世祖章皇帝实录》成,时为
汉人对部分瑶族的称谓。自称“瑙格劳”,意为“白人”。因男子都着长略过膝绣红色直条的白色灯笼裤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广西南丹和黔南荔波县境。历史上长期受外族莫氏土官的统治,被迫住在贫瘠的山区,至解放前夕,还
藏语音译,意为“差奴”。解放前四川西部和西藏昌都藏族地区农奴中的一个等级,与西藏其他地区“囊生”相似,无任何生产资料,在农奴主家中终生为领主服务的奴隶。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差巴(支差的人)、堆穷(小户)以
①辽封爵。南院大王韩制心太平四年(1024)追封;宛平人张俭,太平中受诏辅兴宗,太平(1021—1031)末徙封;西北路招讨使萧孝友(字挞不衍)重熙八年(1039)进封;忠顺军节度使耶律谢家奴重熙十七
书名。清恭亲王奕訢领衔纂修。共50卷。成书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编年体。内容收录咸丰五年(1855)九月至光绪五年(1879)十月有关云南回民起义及镇压起义的奏谕,所记义军活动及屡败清军的史实虽
参见“兴安城总管衙门”(917页)。